-
雪崩是积雪地区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雪崩发生的几率与气候、地形密切相关。降雨量大、地形陡峭的地方容易发生雪崩。雪崩的发生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规律: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地、念青唐古拉山地以及横断山地易发生雪崩;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山地,冬春降雨较多,也易发生雪崩。
1. 容易诱发雪崩的环境
(1)雪崩通常发生在倾斜度为20°~60°的悬崖处,尤其是倾斜度在30°~45°之间的平整崖壁处。
(2)连续降雪 24小时以上地区,极易发生雪崩。如果大雪纷飞长达几小时,应先等一天,以便出发前所有落雪都已经有着落。
(3)大雪覆盖的外凸雪崖。
(4)雪后下雨或气温升高都会增大雪崩的可能性。
(5)雪溶化时,崖壁更为光滑,也容易发生雪崩。
(6)天气时冷时暖,天气转晴,或春天开始融雪时,积雪变得很不稳固,很容易发生雪崩。
(7)背风面的峭壁,雪没有稳固,也有发生雪崩的可能。
(8)雪崩发生的季节以冬天或春天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居多,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
(9)以前发生过雪崩的地方,极有可能在条件成熟时再次发生雪崩。
2. 雪崩防范措施
(1)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仰望山上见有云状的灰白色尘埃。
(2)要正确判断爬山路线上有无雪崩痕迹。要注意识别易发雪崩的区域,以及雪面上是否有雪团滚落而留下的条痕轨迹。行走时要避开雪崩区。实在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横穿路线,切不可顺着雪崩槽攀登。
(3)在横穿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一旦有雪崩迹象或已发生雪崩要大声警告,以便尽快采取自救措施。
(4)大雪刚过或连续几场雪后切勿上山。此时,新下的雪或上层的积雪很不牢固,稍有扰动都足以触发雪崩。大雪之后常常伴有好天气,必须放弃好天气等待雪崩过去。
(5)声音等震动波会引发雪崩,在危险区域不要大声喧哗或敲击,脚步宜轻。
(6)不要在陡坡上活动。
(7)野外作业时,无论是选择登山路线或营地,应尽量避免背风坡,步调避免一致,以免共振引起雪崩。
(8)如有可能应尽量走山脊线、走在山体最高处。
(9)若必须穿越斜坡地带,切勿单独行动,也不要挤在一起行动,应一个接一个地走,后一个出发的人应与前一个保持一段可观察到的安全距离。
(10)在选择路线时,要警惕所选择的平地。因为在陡峻的高山区、雪崩堆积区最容易表现为相对平坦之地。
(11)雪崩经过的地方,可依据峭壁、比较光滑的地带或极少有树的山坡的断层等地形特征进行辨认。
(12)行走中最好每人身上系一根红布条,以备万一遭遇雪崩时易于被发现。
摘自: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湿地野外调查监测安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