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然生态状况调查
包括矿山所在生态单元的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生态状况。
a)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调查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地等。
b)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壳表层基岩、风化壳、包气带、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按照DZ/T 0282标准规范执行。
c)矿山生态状况调查包括水体、土体、植被和动物等:
1)水体:水体类型、空间分布、面积,水体的环境质量和水温,水体的水位标高及其动态变化,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2)土体:土地类型、空间分布、面积,土壤类型、分布、厚度、面积,土壤容重、粒度、结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pH、重金属、易溶盐等;
3)植被:植被群落构成,乔、灌、藤蔓、草本植物种类、分布、面积,植被覆盖率,植被根系分布和发育深度等;
4)动物:动物种群类型、数量等。
2、矿山概况调查
包括矿山名称、地理位置、矿山面积、建矿时间、闭坑或废弃时间、开采矿类与矿种、采区范围、开采深度层位、方式、规模以及矿山周边已实施的修复治理工程情况等。
3、矿山生态问题调查
主要包括:
a)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危岩体、不稳定边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安全隐患类型、规模、位置、影响范围、成因、威胁对象等;
b)土地损毁:土地挖损、压占、沉陷、积水,地形地貌破坏的空间分布、面积、方式、程度等;按照TD/T 1031.1标准规范。
c)水资源破坏:采矿活动影响的含水层类型、层位、范围、水位变化,地表水空间分布、水量变化等;
d)生态退化:采矿活动导致的表层土壤质地破坏、土壤侵蚀等的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植被损毁的类型、面积和分布;动物栖息地破坏的空间分布、面积、程度;以及由此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等。
e)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照GB/T 21010执行。
4、重大问题专项调查
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露天矿坑边坡、含水层破坏等对矿山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地质环境问题,按照GB 51044开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