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风貌是指基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传统所形成的可感知的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有序的村庄格局、独特的乡村建筑等有形物质环境,乡村特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也往往会以某种文化符号的形式体现在自然环境和人工建设等物质载体上。乡村特色风貌不是孤立的,会受到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治理能力、村民认知意愿、制度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风貌保护,多次强调乡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村庄规划工作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风貌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强化乡村特色风貌保护。
一是开展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调查,摸清家底,全面掌握自然山水本底和历史文化遗存。
二是强化底线约束,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历史文化保护线、村庄建设边界等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将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保护好乡村的山水格局、田园风光、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合理确定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点,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防止不切实际盲目拆村并居。
四是加强对乡村各类建设的引导,明确建筑高度、开发强度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体现乡土田园特色和风土人情,避免照搬城市的规划设计手法。另外,各地还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建设材料,发挥当地能工巧匠的作用,体现当地特点和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