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问题>实施监督 >

控规调整是“更好”还是“更坏”的存在?

设计师实施监督 2021-01-04 11:56:002059 举报


  • 2000年以后,我国许多城市陆续首次编制完成控规并付诸实施。在控规的实施过程中,控规调整始终伴随其中,成为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曾一度泛滥,也曾因此惹人非议。

    有人质疑它的存在价值,“是一种改良,还是一种证明控规失效的应急措施”[1];有人批判它的实际影响,存在导致城市整体发展失衡、危害公共利益、因不正当竞争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等问题[2];有人担忧它的发展趋势,正在由“局部”调整向“整体”调整蜕变,并“化整为零”地肢解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整体性[3]。

    但无可厚非的是,控规调整作为控规刚性管控的弹性机制补充,本应是令控规得到“更好”实施的“优化剂”,弥补控规编制的不足,提高控规对现实需要的适应能力[4]。只不过,好的初衷未必带来好的效果。此前的一项案例研究验证了前人的一些担忧,在控规调整的过程和结果上都发现了比较严重的消极问题存在,这暴露了控规调整管理中的制度漏洞[5]。

    近些年,控规本身的理念与技术在进步,控规调整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不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借助国际经验(以美国“区划变更”为代表[6])进行判断,我们有理由相信,控规调整的管理必将越来越精细化,控规调整应该是适量、适度和适当的。

    尽管已有一定好的成效,但控规调整的制度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提出 问题

有问必答,寻求专业的国土人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