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本规划基于广东省海岸带自然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海岸线为轴,形成“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总体格局,逐步实现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发展。
1、一线管控、两域对接。实施海岸线分类分段管控,以海岸线自然属性为基础,结合开发利用现状与需求,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优化利用三种类型对海岸线进行管控,坚守自然岸线保有率底线,集约节约利用海岸线。加强陆海两域功能、空间、资源管理对接,统筹陆海两域生态、渔业、港口、旅游、工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强化海岸建筑退缩线-海岸线-潮间带管控,识别陆海一体化空间,实现陆海两域一体化规划管理。
2、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合理保障海岸带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考虑生态系统陆海连续分布和开发利用活动陆海关联,优化生态保护、生态控制、海洋发展总体空间架构,强化海洋发展区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布局。优先保障生态建设需求,衔接海岸带区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识别通山达海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受损生态空间,供给高品质生态产品,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
3、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统筹海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适度控制海岸线、近海海域开发强度,重点保障重大平台和民生项目用海需求,大力推进深远海海域开发利用,合理布局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产业,推动节约集约用海,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以“六湾区一半岛”为基本单元,科学确定湾区的功能定位、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推进跨行政区海岸带资源整合,推动海岸带差异发展,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