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实体地域 physical urban area指城区实际建成的空间范围,是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空间地域, 是划定城区范围的依据 。
每万元GDP能耗(吨标煤)指每万元GDP产出所消耗的能源,能耗即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数据来源于行政主管部门或统计年鉴。该指标为推荐指标,对于反映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有积极意义;有些地级市、县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量,除此以外的其他大城市有全社会综合能源...
人均地下空间面积(平方米)指地下空间面积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其中,地下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工业仓储设施、地下防灾减灾设施、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居住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固体废弃物输送设施、地下附属设施等类型。地下空间面积来源于地下空间普查和更新;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城区常住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指城区范围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常住人口数量。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城区面积。城区常住人口数量来源于统计年鉴。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比例(%)城市中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占城市总社区的比例,反映社区层面的灾害应对能力和韧性水平。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比例(%)=全市拥有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数量/全市社区总数量*100%。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目及个数来自于应急管理部门。
市区级医院2公里覆盖率(%)指市区级医院2公里范围覆盖的居住用地占居住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居住用地来源于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中的城镇住宅用地。市区级医院位置信息结合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中的医疗卫生用地,以及地理国情普查(监测)等确定。以市区级医院为中心缓冲2公里半径范围,计算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占居住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对海水水质的分类,报告期内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达到一类和二类的数量占近岸海域全部监测点数量的比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一类和二类的监测点数量/近岸海域所有监测点数量*100%。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资料。
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指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来源于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
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工程选址选线、底线约束、建造方式等相关内容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化建议的同时,应将城市设计的要点纳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参照《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标准(试行)》:成片开发,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中建设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的综合性开发建设活动。
年度体检指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监测,客观反映城市体征状态,聚焦当年度规划实施的关键变量和核心任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预警。
参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城市一般片区:在城市一般片区应充分发挥城市设计整体统筹、问题导向和灵活运用的特点,优化片区空间形态,加强场所营造。
(1)优化片区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关系。承接上位规划特色发展目标,结合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等特色资源,构建片区特色空间结构,注重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合理匹配,整体优化片区用地布局。
(2)建立土地使用和交通组织的有机联系。研究土地使用、人群行为与交通组织的...
参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市县域层面:在市县域层面运用城市设计方法,协调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空间关系,对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进行全域全要素整体统筹,强化市县域整体空间秩序。
(1)全域全要素特色资源的评估和保护。进行市县域自然山水、历史文化、都市发展等特色资源的识别和评估,并提出保护与发展要求。
(2)明确市县域整体特色定位。根据市县域特色资源禀赋,结合上位规划、市县性质、发展定位...
海啸淹没距离, tsunami inundation distance海啸从海岸线深入陆地的水平距离。注:海啸淹没距离通常垂直于海岸线测量。
海啸疏散图,tsunami
evacuation map描述海啸危险区域和人群撤离路线及界限的图件。
海啸波幅,tsunami amplitude海啸波峰(波谷)和未受扰动的海面水位高度之差的绝对值。
海啸传播时间,tsunami travel time走时海啸首波从海啸源传播到受影响沿岸固定点所需的时间。
古海啸,paleotsunami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发生的或无观测记录的海啸。
历史海啸,historical tsunami通过目击或仪器观测在历史上留下记载的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