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系统建设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在小区出入口进出方向安装人脸抓拍摄像机,宜在楼栋单元门出入口安装人脸抓拍摄像机;b)应支持通过 GA/T 1400.4-2017规定的数据服务接口与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应支持通过GA/T 1400.4-2017规定的采集接口从在线采集设备获取人脸图像;c)应满足GB/T 35678-2017、GB/T 31488-2015、GA/T 1093-20...
依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 (试行)》建科规〔2020〕6号,申报材料包括申报文本和附件:(一)申报文本1.申报城市(县)简介,包括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地方特色等。2.条件标准符合情况。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标准,阐述城市(县)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应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等情况。3.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对照工作要求,阐述保护对象数字档案和管理平台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地方保护法规制定、保护管...
G.1.2 城镇集中建设区根据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满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允许开展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G.1.3 城镇弹性发展区为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镇集中建设区外划定的,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方可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在不突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可在城镇弹性发展范围内进行调整,同时相应核减城镇集中建设区用地规模。G.1.4 ...
序
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
用地
所在地区
1
XX 类
XX 项目
新建 / 改
扩建
...
编号
指标项
指标属性
指标层级
一、空间底线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公顷)
约束性
市域
2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约束性
市域
3
永久基本...
市级总规关注的重点地区,一般包括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如核心区、组团、市级重要产业园区等;一般不 包括外围独立发展、零星散布的县城及镇的建成区。中心城区应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根据实际和本地规划管理需求等确定。
在方案论证阶段和成果报批之前:审查机关应组织专家参与论证和进行审查。审查要件包括市级总规相关成果。报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审查要点: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 号)。其他城市的审查要点:各省(区)可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形态,突显本地特色优势。(1)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确和整合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围,统筹划定包括城市紫线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和文化景观,针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富集、空间分布集中的区域和走廊, 明确整体...
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3.1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强化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底线管控作用,促进国土空间发展更加绿色安全、健康宜居、开放协调、富有活力并各具特色。(1)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上位规划部署,结合本地发展阶段和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风险挑战和未来趋势,确定城市性质和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2)落实上位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要求,结合经济社...
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庸才阿禪,给你如下解答:其实没什么技术门槛的。城乡规划是一个偏人文社科的专业。至少大部分老师都是探究城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讲一下学习城规需要的基础铺垫,这样也会有一点心理准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识图,城规需要画图,那这个基础就是识图,你要看懂每个地图在描绘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通过图例可以快速了解你需要的信息。那地理学好是必然的基础。第二点,是建筑和园林知识。你需要了解建筑的...
按区域范围大小和科层制等级,国土综合整治可分为全国国土综合整治,跨区域国土综合整治,省、市、县、乡国土综合整治等。按整治地区的功能特点和主要整治内容不同,国土综合整治可分为城市地区国土综合整治、流域国土综合整治、大型工矿业地区国土综合整治、大型水利枢纽和交通枢纽周围地区国土综合整治、海岸和海洋地区国土综合整治、以农林牧为主的农业区域国土综合整治、大型风景区和旅游区国土综合整治、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我国的自然结构宏观上的大格局是三大自然区与地势的三大阶梯。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5%,人口和经济总量却占全国94%左右。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占4%左右。青藏高原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部分河谷地带,人口占比不到1%。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系统对社...
结合国土调查、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推动建立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开展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全面摸清宅基地规模、布局和利用情况。逐步建立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宅基地申请、审批、流转、退出、违法用地查处等的信息化管理。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宅基地管理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总结基层和农民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及时修订...
宅基地违法用地行为行政执法中,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六十八条,首先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履行监督检查权;第二是责令限期拆除,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如果违法行为继续,按第八十三条处理。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
一户多宅、面积超标等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因地制宜,对照法律和政策进行分类认定,妥善处置。一是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工作,开展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掌握基本情况。二是结合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不同时期的法律和政策,分类处理。三是结合实施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对多占、超占、乱占宅基地等按照规划进行逐步调整。四是引导村级通过民主协...
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用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19〕11号)要求:要充分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不得以各种名义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不得违法收回农户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严格控制整村撤并,规范实施程序,加强监督管理。严禁借流转之名违法违规圈占、买卖宅基...
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中,农民退出宅基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农户提交书面申请2、村审核3、专业机构评估价值4、农户与村集体签订协议5、农户获得补偿6、县级主管部门变更登记。
根据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旅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旅游民宿的经营场地应符合本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括现行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所在地民宿发展有关规划。经营民宿应符合...
进一步加强宅基地管理,对利用方式、经营产业、租赁期限、流转对象等进行规范,防止侵占耕地、大拆大建、违规开发,确保盘活利用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取得、权属清晰。要坚决守住法律和政策底线,不得违法收回农户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对利用闲置住宅发展民宿等项目,要按照2018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尽快研究和推动出台消防、特...
各地结合实际,选择一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乡村产业发展有基础、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有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突出乡村产业特色,整合资源创建一批民宿(农家乐)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家庭工场、手工作坊等盘活利用样板。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探索一套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点带面、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