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GB/T51346-2019:防灾避险功能绿地,disaster-prevention green space在城市灾害发生时和灾后救援重建中,为居民提供疏散和安置场所的城市绿地。
图斑 land patch指在地图上被行政区、城镇、村庄等调查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功能界线以及其他特定界线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来源: TD/T1055-2019, 10.2.1.1, 有修改]
林地保有量(公顷)指行政辖区内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面积,包括迹地的土地面积。详细分类应与《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规定的林地保持一致。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来自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户籍城镇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例。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指年内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GDP总量的比例。
超高层建筑数量(幢)指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及公共建筑。数据来源于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多测合一等相关数据库。
降雨就地消纳率(%)指通过减少硬化面积,增加渗水、蓄水、滞水空间,使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0%实现下渗、储存、净化、回用的城市建成区占总建成区的比例,是反映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行政主管部门。
地下水埋深(米)指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即从地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数据来源于市水资源公报和市水务统计年鉴。
地下水水质优良比例指地下水的水质监测点中达到I、II、Ill类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总监测点数量的比例。数据来源于行政主管部门。
存量土地供应比例指存量建设用地供应面积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比例。其中,存量建设用地是指报告期内变更调查数据中为建设用地或经批准转为建设用地的,再盘活利用无须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土地,包括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以及低效用地等。存量土地供应比例(%)=评估年份前三年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总面积/评估年份前三年土地供应总面积*100%。如评估年为2019年,则统计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存...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指城市、建制镇范围内所有的建设用地面积与城镇常住人口规模的比值。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城镇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城镇常住人口。城镇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来源于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
消防救援5分钟可达覆盖率指消防站5分钟车行范围覆盖城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比例。以站点中心位置5分钟车行范围做缓冲分析,计算其覆盖范围的城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比例。缺乏技术条件的城市或地区可用3公里缓冲半径替代5分钟车行范围。消防站点资料来源于应急管理部门。
参照《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标准(试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批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一)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二)市县区域内存在大量批而未供或者闲置土地的;(三)各类开发区、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四)已批准实施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连续两年未完成方案安排的年度实施计划的。
参照《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土地、规划、经济、法律、产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科学性、必要性进行论证。论证结论应当作为批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
参照《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标准(试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应当充分征求成片开发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并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未经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不得申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参照《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标准(试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5条规定,依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成片开发的位置、面积、范围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基本情况;(二)成片开发的必要性、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三)成片开发拟安排的建设项...
参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纳入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内容 :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功能组织、开发强度等相关内容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化建议的同时,
应将以下内容以条文和图则的形式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1)城市一般片区:片区特色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系统、景观风貌系统、地下空间利用、关键要
素控制等。 (2)重点控制区:在城市一般片区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重点控制区类型,基于城市设计方案增加
更...
参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乡村地区:在乡村地区不宜简单套用城市空间的设计手法,而是充分吸收城市设计中尊重自然、传承文化、以
人为本的理念与方法,整体统筹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营造富有魅力和活力的美丽乡村。 (1)保护乡村自然本底。研究乡村自然本底条件与生态环境特征,注重乡村地区自然肌理与农业
景观、建成环境的有机融合,营造具有乡村意境、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景观风貌。 (2)凸显本土文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