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重建指对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丧失或发生不可逆变化,以人工措施为主,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生态或工程技术方法,围绕修复生境、恢复植被、生物多样性重组等过程,重构生态系统并使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地貌重塑根据矿山地形地貌破坏方式与损毁程度,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特点,在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和水土流失隐患基础上,通过有序排弃和土地整形等措施,形成与周边地貌景观相协调的新地...

发布于2022-04-19

自然恢复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辅助再生指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进入良性循环。

发布于2022-04-19

矿山地质安全隐患指由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对人居、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危岩体、不稳定边坡、废弃矿井、地面塌陷、地表开裂等地质安全问题。

发布于2022-04-19

依据《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生态修复指依靠自然力量或通过人工措施干预,对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和植被破坏等矿山生态问题进行修复,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发布于2022-04-19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通则》宣贯和培训,以修订后的《通则》为指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标准宣贯。加强《通则》宣传培训力度,编制专门解读教材。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编制更加细化、更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标准,形成上下协调、科学实用的农田建设标准架构。二是加强标准应用。指导地方按照《通则》规范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到20...

发布于2022-04-18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面对农田建设发展新格局,《通则》特别注意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一是明确了绿色生态的基本原则。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田生产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二是建设内容中体现了绿色发展要求。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平整时不宜...

发布于2022-04-18

2021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效益分析、实施保障等,是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以《规划》为引领,充分考虑两者的有效衔接关系。一是深入贯彻《规划》提出的七项工作原则。《规划》提出了高标准...

发布于2022-04-18

1.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注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系统整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文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整理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古籍文献,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度整理研究古代科技典籍,传承科学文化,服务科技创...

发布于2022-04-18

1.提高古籍保护水平。持续推进中华版本传世工程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完善书目数据,编纂总目提要,摸清国内外中华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加强古籍存藏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保存条件,做好异地、异质灾备保护,确保古籍资源安全。加大珍贵古籍保护力度,开展国家、省级珍贵古籍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工作,对入选的古籍和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古籍类文物定级标准,国有古籍存藏单位按照有关规...

发布于2022-04-18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2.工作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部门分工负...

发布于2022-04-18

古籍工作就是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发布于2022-04-18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必须有科学适宜的标准作支撑。2014年,在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制定并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14,以下简称原《通则》),对指导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随着各地高标准农田建...

发布于2022-04-1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API

发布于2022-04-14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指郁闭度 0.2 以上 、 面积大于3公顷的森林1于米半径范围覆盖的城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比率。数据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国土调查和地理国情普查为基础,筛选大千3公顷的森林图斑,以图斑外轮廓线向外缓冲1于米半径范围,计算覆盖的城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比率。

发布于2022-04-14

人均绿道长度指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长度 与城区常住人口数的比值。绿道长度指符合绿化工程建设程序,通过绿化工程验收的各类绿道长度总和绿道长度以规划为基础,采用国土调查、地理国情普查、 遥感监测等开展现状核实获取;人口来源于统计年鉴。

发布于2022-04-14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指4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广场周边300米半径范围覆盖的城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比率。公园绿地、广场位置范围结合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和遥感监测确定;以公园绿地、广场为中心测算300米半径范围内覆盖的城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比率。

发布于2022-04-14

每万人拥有的咖啡馆、茶舍等数量指每万城区常住人口拥有咖啡馆、茶舍、书吧数量。咖啡馆、茶舍、书吧来源于专项调查或通过互联网数据分析识别;人口来源于统计年鉴。

发布于2022-04-14

每10万人拥有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文化艺术场馆数量指每 10 万常住人口拥有的博物馆(包括文物馆、天文馆、陈列馆等综合或专项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如美术馆、音乐厅) 等文化艺术场馆数量。以上场馆为同一建筑空间的,不重复统计。场馆信息结合行业主管部门数据,采用地理国情普查、国土调查等辅助识别, 必要时采用实地调查获取;人口来源于统计年鉴等统计调查资料。

发布于2022-04-14

足球场地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指指 5 人制以上足球场地设施(包含学校的足球场地) 1 千米半径范围覆盖的居住用地占所有居用地的比率。居住用地来源千全国国土调查及变更调查 中的城镇住宅用地 。足球地设施位置来源于地理国情普查、实地调查等 。以足球场为中心测算周边 1 于米范围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占居住用地总面积的比率。

发布于2022-04-14

公共租赁住房指的是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员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籍工作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比市场价低或承租者可以承受的价格,出租给新就业员工,包括刚毕业的大学,退休老人及残疾人,还有从其他地区迁移到城市工作的人。数据来源于行业主管部门。

发布于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