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自身存在着划定不尽、划定不实的问题,同时因未统一底图底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不清、交叉重叠的问题较严重,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还存在细碎化的弊端;此外,原先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分头展开,而非统筹划定、统一管理,致使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两条控制线间存在交叉重叠难落地的问题。 原划定成果的科学合理性亟待提升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

发布于2020-11-17

参照《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T/UPSC 0001-2018),用地布局的适度混合:小城镇的用地布局宜适度混合,有利于各种地块功能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小城镇活力。

发布于2020-11-17

参照《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T/UPSC 0001-2018),道路间距和主要道路宽度:小城镇镇区的道路间距不宜超过200 米。适宜的道路间距示意规划人口3万人以下的小城镇镇区新建主干道红线宽度最大不宜超过24米。道路尺度示意

发布于2020-11-17

参照《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T/UPSC 0001-2018),整体空间形态:整体空间形态中避免出现形态突兀、体量失衡的空间元素。体量失衡的空间元素示意公共活动空间尺度:不宜设置尺度过大的广场、绿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空间利用率低下,宜采用小尺度绿地、小游园、小广场等形式,增强可达性,提高居民利用效率。适宜的公共活动空间尺度示意

发布于2020-11-17

参照《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T/UPSC 0001-2018),低碳交通方式:鼓励在小城镇发展公共自行车、电动车等低碳交通方式。低碳交通方式示意

发布于2020-11-17

参照《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T/UPSC 0001-2018)建筑特色的塑造:建筑风貌应传承小城镇的文脉,注重对独特的地域文化加以创新性体现。避免简单照搬照抄外来的建筑形式、符号,避免出现奇奇怪怪、与原有风貌格格不入的建筑物。建筑特色塑造示意绿化景观特色的塑造小城镇的绿化景观应避免片面模仿大城市现代园林景观。小城镇绿化品种宜选择种植养护成本低、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地被植物, 形成层次丰富、季相...

发布于2020-11-16

参照《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T/UPSC 0001-2018),原真性:小城镇历史遗存的保护、修缮应坚持维持原貌、原形的原则。历史遗存修缮示意避免盲目仿古,特别防止刻意恢复某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应在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理解与研究的基础上, 塑造传承传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避免采用过于简单的符号化处理方式随意创作。特色风貌塑造示意老镇区的改造严禁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应优先采用保存肌理...

发布于2020-11-15

吴志强: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内涵是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工作的基本问题,应回归哲学含义进行探讨。我认为标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五要素一目标,五要素即一套可以重复的事物、广泛的实验基础、协商程序、机构发布,以及为所有主体共同遵守;一个核心目标即为实现最佳秩序。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其实这一思想早已贯穿于中国古代名家的思维逻辑中。诗圣杜甫有云:士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其中的标指投射...

发布于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