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编制审批 >

中原地区乡村环境改善方案与行动——河南信阳刘堂村的实践

天涯编制审批 2021-03-23 10:51:11 3056阅读

报告人 | 杜雁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我讲的题目是中原地区乡村环境改善方案与行动——河南信阳刘塘村的实践,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我们从深圳跑到河南去做这个类似社会扶贫项目,我们前前后后去了五六次。其实对中原地区,以前不太熟悉,通过这次行动,对这样一个非常典型但又的地区怎么来做乡村规划,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规划的过程,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是认识刘堂,第二是发展路径,第三是策略设计,最后是规划实施情况。


1  认识刘堂


(一)背景介绍

刘堂村作为中原地区最基本的乡村组织单元,位于河南信阳平桥区,是一个中原农业腹地的远郊乡村。村落紧邻淮河,地处南北地理分界线,因此它的地形地貌、植被农作物具有南北分界线的的特征。它距离所在城镇有6公里,泥河、肖王河、洋河三条镇域内的主要河流于村落南约500m处汇入淮河,在村落北部可以看到淮河,因此村庄内部也有比较丰富的水系。

图1 刘堂村区位图

从图2可以看到这个村落周围农业既有水田,又有旱作,充分体现了南北交界处农作物的特征。植被主要为水稻、小麦、花生,整个种植业也非常有历史,据考证在8000多年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的原始农业。

图2 刘堂村农作物分布图


(二)入户访谈情况

我们还进行了入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1份发现:40%以上的院落已常年无人居住,其中一半以上已成危房,在图3中已用蓝色标注。受访者家庭长期居住人口共125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有46个,18岁以下的人口有47个,18~60岁的人口仅为32人。常住居民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户均仅1名青壮年劳动力,而平均要照料2.6个老人和孩子。因此刘堂村是一个典型的外出劳作,但又保持农作物基本耕种的乡村情况。

图3 刘堂村入户调查分布图


(三)乡村发展核心问题

关于乡村发展核心主要有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是“小农经营”,农业附加值偏低带来的收入问题。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看一看村民如果不离土、不离乡在当地进行传统种植的收入情况。从目前农产品的产量,收购价,所需要的成本,其实可以看到,花生的成本相对高一点,收益居中,水稻这一块是收益比较高,而且成本也并不是最高。所以这里的水稻种植比较多,又因为它毗邻淮河,比远离河道地区的成本低很多。如果村民选择去劳工,收入会有多少钱呢?在省内打工和省外打工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哪种劳工收入远远大于他的务农收入。因此大部分18岁到45岁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劳工。 

图4 刘堂村务农收入与劳工收入


由于青壮年常年外出,留守老人和儿童因不具备劳动能力,或随青壮年一同进城务工,一般将土地“承包”给其他“中坚农民”,即农户之间存在耕地的“非正式流转”现象,比如说刘堂西小队有一个农户,他就承包了农地80亩。它具有中原南北交界地区以家庭为主体的典型小农经济特点,这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原地区“地块细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但是存在三点问题 :

(1)生产环节合作难以解决。尤其是灌溉、植保、机耕机收,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2)生产工具的浪费。必备的手扶拖拉机、花生收割机等农机具几乎户户都有,增加了户均生产成本。

(3)城镇化进程冲击传统农村家庭结构,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调整。

因此未来农民收入提高的方式应该聚焦在农业附加值提高、经营方式创新上。


第二是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带来的家庭分离问题。图5是当时调研拍摄的典型照片,这是大概上午十点村民的生活状态,由于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造成传统家庭长期分离,年轻人进城而老年人留守,东小队户均儿童约2人,适龄儿童就近在刘湖村小学读书。项目组曾对刘湖村小学组织了一次支教,其中一名五年级女生的心愿卡愿望如图X:“ 希望有个图书室、芭比娃娃;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希望你们多多陪我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留守儿童的心声,也代表了非常多的这样的一些孩子的特点。

图5 刘堂村日常生活图

 

第三是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带来的乡村污染问题。我个人觉得广东这个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在北方的一些农村仍出现这样的问题,它们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缺乏,垃圾收集没有专门管理,处理设施更谈不上。我们在村里可以看到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包括农田农药、化肥的瓶子,塑料袋,同时存在水土流失、暴雨径流等问题。村落本身有三条小溪流进来,原来还有自己的荷塘。但是乡人对池塘的依赖和尊重不如往昔。全村现存较完整的池塘水面共计 9片 ,除了西小队与灌溉渠相连的1片水面, 其余8片水面大多淤塞,不同程度上遭遇到垃圾覆盖、塘面萎缩的破坏。

图6 刘堂村污染问题


第四是基层组织失位带来的公共品供给问题。我们跟当地的村委交流过,他们反映现在的这个村的经费供给是严重不足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问题:

(1)交通、供电、用水等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2)农村 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刘湖村小学仅有6名教师;

(3) 基本救济、公共卫生保障、养老等配套不健全。 

再看到基层组织,目前包括“三农”补贴在内的各方面补贴直接发放到户。公共产品这一块信阳主要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比如说要修路,就会筹钱,就像挤牙膏一样,有一点钱买一点设施根本没有办法完全达到改善环境的标准。所以在农业税取消后,,相应的基层组织事权与财权不对等,是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出现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总结来说,作为远郊乡村,刘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性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空间等方方面面。农业经营方式滞后于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产品流通方式滞后于市场需求等经济问题,是制约刘堂发展的根本问题。


2  发展路径

(一)乡村规划的价值认识

我们认为乡村规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的规划,是在空间、经济、社会的综合的效应。刘堂的发展我们做了一个判断,它不应该是一种叫乡镇的房地产的路子。再一个,它也不可能走农家乐,因为它的资源支持不了发展,应该基于下面三个乡村规划的价值:


01  乡村规划是基于“不确定性”的规划

规划的核心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前提的空间安排。城市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规划的空间安排通常有规律可循。与此不同,乡村发展本身是一种缓慢、相对封闭的进程,乡村的未来取决于明确的发展动力和实施主体,因此刘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02  乡村规划是统筹并有序安排空间、经济、社会的综合规划

乡村规划不仅仅是推动土地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也不仅仅是资本下乡的物质空间规划,首先是发展模式选择。刘堂既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技术框架,也需要一个兼顾时序与近期行动的工作组织框架。


03  乡村规划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持续跟踪的建设服务

乡村规划要求规划师提供系统性的建设服务,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服务—培训推广—落地实施”等,规划设计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规划师不仅仅是技术调解,更承担着公共参与、推动规划实施的角色。


(二)刘堂的发展路径

依托刘堂,我们想探索的是 一种尊重农业、可持续的温和发展模式。乡村空间改造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不离土不离乡”,在长期发展框架指引下分时序实施,才能重塑乡村的价值体系。

图7 刘堂村发展路径


3  策略设计


(一)搭建空间框架,提升刘堂的村容风貌

首先应该对乡村规划的物理环境进行设计,搭建空间框架,提升刘堂的村容风貌。对村落格局再塑造、道路系统完善、池塘系统修复、传统文化空间再挖掘、循环基础设施等。这些设施的费用已经做了估算,由于近期比较难以满足,所以我们在策略设计上是先搭建了这样的空间框架,,再通过刚才说过的一事一议鼓励乡贤捐款以及一些单项资金等获取资金。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将道路进行修补,再将闲置空间,废弃院落以及街巷空间尽量改善。

图8 刘堂村规划图


(二)促进农业增收,推进刘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其次,我们对于农业增收这一块也进行了着重考量。

(1)发展适合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原有种植情况下,引进新种植方式,比如大棚蔬菜、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等。在做规划的过程中,已经有了畜牧养殖的苗头,有人开始养牛,所以它的收入来源会更多元化一点。

(2)提供与市场对接的农业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鼓励“电子商务进农村”,鼓励农业电商的发展,做到新农民的创新创业。

图9 农业电商发展路径


(三)引导基层村治,重建刘堂的乡村价值体系

最后,我们引导基层村治,重建刘堂的乡村价值体系。

(1)引导形成多元的乡村治理结构。乡村治理主体,应该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建议刘堂形成“村党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共治结构,对重大发展问题共同商议、民主决策。

(2)完善基层各种保障制度。针对留守儿童,我们建议以刘湖村小学为主体,建设寄宿制中心学校,让这些孩子能够在一个品质更高的学校接受教育,便于沟通交流,避免了很多社会问题。将留守儿童管理纳入村治议题,建立以亲属、专门村民管理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针对留守老人,建立养老服务中心 。有村集体组织对同村老人集中看护。将留守老人管理纳入村治议题,为农村贫困残疾留守老人免费配发居家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对有康复需求的提供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留守老人发放残疾人补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住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优先修建、改造。


4  规划实施情况

基础设施上,在水塘、公共空间、翻新房屋、道路、水电气、垃圾处理、卫生所、文化广场、宗祠等整治意向中,道路建设、翻新房屋和文化广场三个方向意愿最强烈。我们找到一些资金来源,对村民生产生活最重要的“道路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来泥泞不堪的生产和生活主干道,已经被硬质化的水泥路面代替。

村小学由于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教育设施简陋、落后,村里的6名老师教课配置也完全不符合规范,在院党委支持下,在院内组织“旧物助学、爱心园梦”募捐活动,捐赠3台废旧台式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为村小学初步搭建起多媒体教室,并一定程度解决了老师无纸化办公的需求;捐赠图书400多本,为村小学建起小图书室;捐赠体育器材若干,基本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后来我们又陆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有针对性的捐赠。


最后关于乡村规划与建设,我有以下四点思考:

(1)土地是乡村规划的基石,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乡村振兴是根本目标。国内在疫情后,对国家粮食的安全保障提出了特别明确的要求,这个在我们国土空间规划中,逐渐开始落实,同时乡村振兴也是跟国家安全保障同步作为我们乡村规划的一个根本目标。

(2)乡乡村规划与建设已经从空间环境设施向经济社会纵深推进。

(3)“新农民”的创业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但大量的留守儿童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可能是最大的障碍。

(4)乡村规划可能会成为一个平台,乡村委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或者是我们的学术的关注点在哪里?我举个例子,你可以看到右下角这一块是新疆喀什它在做优质田的整理,有些优质田会种一些中药材,但是村民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不熟悉,新疆大学有些老师恰恰研究中药材种植,这两边本身没有关联度,通过规划师的牵线,可以利用新疆大学的资源对当地的乡村干部,以及技术人员进行辅导,让他在种植业这一块可以有一种新方式,所以我在想乡村规划的这种发展的方式,可能会更加广泛,具有深度,让乡村真正实现新农民的创业和创新,最终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  城乡规划

整理: 朱佳丽(贵州大学),审核:邹海燕(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