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转眼就过去了。受新冠疫情影响,头几个月基本上是在焦虑、不安甚至恐慌中度过的,停工停产、居家办公、无接触生活,全世界都乱套了。下半年的工作压力,则让大家体会到了时空压缩感,恨不能半年干完全年的事儿。规划师更比一般的职业又多一些压力,全新的空间规划工作需要适应,扑面而来的“十四五”规划任务义不容辞,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担子还要继续承担,大家真正体会到了白马过隙、只争朝夕的含义。
过去这一年的确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细节。年初武汉的规划师们就率先加入抗疫行列,全国同行克服疫情风险的困扰,积极为各级政府建言献策,努力推动复工复产。为实现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规划师们投身扶贫一线,用心用情,扶智又扶志,充分体现了规划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规划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从更宽广的视野把握市场与规划、保护与发展、全国一盘棋与地方发展等重大基础关系,时刻挑战着规划师的经验与智慧。至于说规划业务工作的传承与创新,则让越来越多的规划师重新界定自己的职业,认识所属学科的知识体系,严肃地思考规划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基本遵循。
这一年,党和国家空前重视规划工作。既有“十四五”规划这样的战略性安排,也出台了土地要素市场化的专门文件,以及推动治理能力提升,尤其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指示,还有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要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党中央一再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调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状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代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曾说过,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去年他再一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中央“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更加明确地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做好新时代的城市工作,需要我们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思路,也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人民为中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的职业担当。
作者:石楠
来源:《城市规划》杂志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