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编制审批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天涯编制审批 2020-12-14 22:20:21 5544阅读

摘要

2018 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位于示范区内的苏州市吴江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研究结合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从生态、空间、产业、交通等多个方面对吴江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吴江未来在示范区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吴江在示范区建设中面临的三个重大转变的判断,提出了吴江的生态文明强化、生活圈营造、创新链构造和文化特色彰显四大战略。以战略为基础,进一步从生态、空间方面具体提出吴江的发展策略与重点,助力示范区的建设。


01、背景

2018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 年 5 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

2019 年 10 月 25 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示范区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示范区空间范围涵盖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总面积约为 2 300 km2。示范区内,吴江区黎里镇,青浦区朱家角镇、金泽镇,嘉善县姚庄镇、西塘镇共同构成示范先行区,面积约为 660 km2 (图 1)。

图1 示范区的空间范围


示范区外设协调区。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是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其建设有两个重点,分别是探索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和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是足以改变吴江区未来发展的重大事件。研究旨在评估示范区建设会对吴江产生哪些主要的影响,提出新背景下如何发挥吴江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02、示范区一体化政策对吴江的影响

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规划土地管理、财税制度、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政策等多个领域。其对吴江的总体影响较大,要求更高,在三区中承担的责任最重,具体的影响见表 1,可以概括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两个方面。

表1 示范区政策对吴江区的影响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示范区将更有力地协调区域生态保护问题,推动更高标准的生态保护,筑牢生态基底。鉴于吴江区在示范区中的区域生态要素更多、更集中,生态保护政策近期对吴江发展的制约要明显大于青浦和嘉善。

远期这些生态要素则可能转化为吴江发展的优势。示范区将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生产服务功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区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

依托示范区的政策机遇和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凭借示范区在长三角的优势区位,研发、创新、总部经济等功能的发展,将成为示范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

在区域一体化方面,未来示范区范围内的区县将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呈现更高水平的合作与竞争,区内要素将更趋向于自由流动,内部政策差异缩小。

过去区县间的恶性竞争会逐渐消失,按照市场逻辑配置,分工合作的合理性将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示范区内各个区、县、镇的区位和本底条件在未来竞争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03、一体化背景下吴江现状再评估

结合示范区建设的内容、目标,开展对吴江现状的评估,可以支撑在示范区建设中对吴江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判断。

评估认为,吴江在生态环境、产业、空间、交通、人居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生态环境方面,吴江是江南水乡典型地区,境内湖荡密集,河网纵横,水面面积占吴江区面积的22.7%,50 亩以上的湖泊有 320 个,有“百湖之城”的美称。区域内水网密集,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 ,未来生态治理任务重。

作为示范区重要水源的太浦河,其水质目前仍不能满足水源地的环境要求。区内重要湖荡(汾湖、元荡)周边的功能开发现状与湖荡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还存在冲突。

在生态发展方面,生态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在产业经济方面,吴江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好、总量大,以民营经济为主,2018 年经济总量已经占示范区总量的一半以上(表 2)。

表2 示范区经济总体情况对比

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是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缆和装备制造。示范区政策文件虽然没有对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定位、目标,但提出要“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上海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对照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吴江的产业需要有一个明显的转型和提升。结合国家战略的高度和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及区位,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

对比现状,研发、创新、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在吴江仍是短板。另外,吴江目前仍存在一些中、低端制造业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按照吴江目前的工业企业评价标准,仍有 30% 的低效产业空间,这些产业及其空间无疑将成为未来调整的重点。

在空间建设方面,根据“二调”数据,示范区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750.7 km2,整体开发率约为 31.4%(图 2)。

图2 示范区建设情况

吴江区建设用地规划面积已占行政区面积的 30.11%,居示范区两区一县第二位(表 3)。

表3 示范区国土空间利用概况

虽然《纲要》和《方案》都没有设定示范区开发的整体比例上限,但从《方案》提出的示范先行区“规划建设用地不超过现有总规模”的要求来看,未来整个示范区的建设空间范围并不会因示范区建设而有大的增加。示范区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在现状空间上作文章。

目前吴江的建设呈现出城市边缘区的特征,由于长期处于规划管控薄弱的地区,吴江形成了大量低质量的建成空间。未来,作为示范区功能的重要载体,吴江现状建成环境与示范区的定位仍有差距,有待提高。

在交通方面,虽然吴江区距离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 60~100 km,距离虹桥商务区 40~80 km,空间距离上较近,且两地间也有高铁、高速公路、公共交通、普通道路等多种交通连接,但是仍算不上快捷。与上海的平均联系时间在 2 小时左右。仅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两地交通已经基本实现一体化了。

但从示范区的区位及需要承载的功能所对应的与周边主要城市、重要节点(虹桥商务区、虹桥枢纽)建立快捷联系的要求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不仅是对现有交通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更需要对区域时空联系进行整体的质的提升。

人居环境方面,大体可以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部分。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一般,没有按照高质量生活目的地来打造。课题组在与汾湖开发区(吴江区黎里镇)相关人员座谈时了解到,区内中、大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出于对整体环境、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水平的考量,大多不愿住在本地。

乡村人居环境方面,相较于嘉善县和青浦区,其江南水乡特色的人居环境格局保存更好,是示范区内最优越的。特别是吴江水乡特色片区的人居环境格局,基本是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就形成的,30 年间变化较少(图 3)。

图3 吴江水乡特色片区的建设格局演化

从示范区的建设来看,高端的功能需要高品质的自然人文环境,高端的产业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相应地也需要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吴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本地资源条件,但是目前在开发建设上尚不能满足示范区的要求。

在社会文化方面,吴江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属于吴越文化范畴。吴越文化是示范区一体化的文化基础,其内涵特质包括海纳百川、聪慧机敏、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等。这一文化内涵与示范区发展创新功能的要求非常契合。

从作为地方文化重要载体的古镇来看示范区的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吴江拥有同里、震泽、黎里三个知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古镇,在示范区内的优势明显(图 4)。

图4 吴江区及周边国家历史文化古镇分布

吴江文化资源条件好,但现状以展示、旅游开发为主,开发利用的层次还较低。未来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高端人才,文化资源将是其重要支撑。


04、吴江在示范区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对吴江区位、现状的认识,结合对《纲要》和《方案》的理解,吴江区在示范区应该发挥以下重要作用。


(1)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焦点。

吴江区位于示范区主要水生态过程(太湖水东流入海)的上游(图 5),是太湖以东湖荡群的核心和主体区域(图 6),区内生态要素集中,既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地区,也是践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试验区。

图5 吴江区主要水生态过程

图6 示范区湖荡分布


(2)经济活动的主体地区。

从现状看,吴江经济总量大,未来短期内在示范区经济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长远来看,吴江也富集未来示范区功能、产业(研发、创新、总部经济等)发展的一些关键要素(包括现状产业基础、特色水乡环境、文化等),应当也可以成为示范区未来经济活动的主体地区。


(3)建成环境改善的重点地区。

吴江区在示范区中现状建设体量大,在先行区更加明显。示范区未来面临产业转型,新的产业、功能对建成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在未来空间开发增量不大的情况下,更新、改善建成环境将成为主流。未来吴江区将根据示范区发展需要,更新建成环境,承载新的功能,成为建成环境改善的重点地区。


(4)江南水乡环境最为典型的地区。

示范区湖荡水网密集,临水而居是区域传统人居环境的突出特点。示范区内青浦、嘉善的乡村近年来都进行了农村居民点的拆并整理,原有人居环境格局留存较少。而吴江区自然环境特色突出,乡村人居环境格局也保存较好,未来有条件成为江南水乡环境最典型的地区,是塑造示范区传统文化魅力的重点区域。

从总体上看,吴江区在示范区生态、产业、空间、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成为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


05、一体化背景下的吴江战略


5.1  三大转变

结合一体化背景下对吴江区的现状评估和对其未来作用的分析,课题组判断吴江区未来将面临三个大的转变。


(1)边缘区向脱边缘化、局部聚核转变。

示范区内的两区一县目前在空间上均位于其上位城市(上海、苏州、嘉兴)的边缘。在这种空间模式下,人流、高等级消费、服务流基本都指向联系各自上位或周边中心城区。区内交通组织、设施布局也都是服务于这一发散性特征。

未来,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区域空间结构面临调整,吴江区将摆脱边缘化特征,局部将集聚成服务组团、区域的中心。区域内各种流将反过来向中心汇聚。这也意味着片区内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等思路也要做出重要转变。


(2)由生产制造为主转向生产服务为主。

随着示范区的建设,吴江区的产业将快速地由目前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向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转变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对过去这一区域只关注生产而忽视城市环境、生活品质的纠偏。向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型主要是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需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3)以开发为主转向以更新为主。

这是由吴江区已经有较大的开发程度决定的。在示范区建设中,吴江新的空间增量将很小,空间更新将成为主流。在更新上,现状的生产空间特别是低效生产空间、有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空间向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商务空间转变,区内特色的乡村生活空间向多功能空间转变,将成为两个主要的方向。


5.2  四大战略

结合对吴江未来主要转变方向的判断,研究提出示范区背景下吴江发展的四大战略。

(1)生态文明强化战略。

示范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生态发展为核心。吴江区在强化生态保护的同时,应积极探索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各种发展的机制、模式、路径,将自身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丰富示范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生活圈营造战略。

要解决区域人居环境品质不高、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管理、技术人才不愿住在当地的现状,将其打造成一个人们向往的生活目的地——一个能够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的高品质城区。

结合现状环境特征、示范区交通建设和空间层次的划分,吴江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空间规划研究课题组判断整个示范区将呈现组团化的空间发展格局,未来将形成五个相对独立的二级生活圈,分别是先行区二级生活圈、松陵城区二级生活圈、盛泽城区二级生活圈、嘉善二级生活圈、青浦城区二级生活圈(图 7)。

图7 示范区生活圈分布

其中,先行区二级生活圈将成为示范区一个重要的新的二级生活圈。其在示范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承载示范区一些核心功能,其公共服务品质应对标上海,对接国际,满足整个示范区高等级服务的需求。


(3)创新链构造战略。

示范区提出要构造服务区域的创新链,创新链是示范区发挥区域产业服务功能的重点。吴江在示范区创新链的构造上有两大独特优势

一是基于企业的创新。吴江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2019年吴江区获评“中国创新百强区”第三名),未来应进一步强化。

二是把握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依托吴江江南水乡的特色环境优势,依托与虹桥商务区、虹桥枢纽的紧密联系和功能互动,打造创新链。

对照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华为青浦研发基地等成功案例,通过“水乡 + 科创”、“水乡 + 文创”、“水乡 + 会务”、总部经济等发展创新、服务功能。


(4)文化特色彰显战略。

示范区建设也是一个更加向区域开放、更紧密联系全球的过程。要重视示范区建设中吴江区地方特色文化在树立文化自信、吸引人才、功能塑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水要素(江南水乡、运河)在吴江文化形成中的核心和灵魂作用;提高吴越文化意象的识别度,抓文化建设的载体,通过城镇、乡村建设的肌理、尺度、建筑、空间、符号,强化地方文化特色的表达。


06、吴江主要发展策略

在上述战略的指引下,吴江要在生态、空间方面形成一些更具体、可操作的发展策略,积极响应示范区的建设。


6.1  生态发展策略

第一,吴江区的保护措施,既要保护湖荡、水乡特色风貌,又要支持新的功能植入(图 8)。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层次、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制度与措施,精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图8 吴江区的水乡特色片区

第二,结合具体项目,积极探索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各种发展模式、路径,诠释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最终形成以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吸引高端的产业、功能,以高端产业、功能的发展推动更高标准的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第三,在一体化建设中,针对近中期区域重点要素—太浦河水源保护成本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积极谋求在区域层面按流域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6.2  空间发展策略


6.2.1 空间总体判断

由于吴江未来空间增量小,因此要考虑全区统筹空间指标,做到整体上增减平衡、重点突破。

空间上,汾湖开发区位于示范区的先行区,近期又有沪湖高铁建设,沪湖高铁苏州南站也位于汾湖开发区内,应当是吴江未来重点增长的地区;松陵城区及吴江开发区,现状基础较好,未来可以适度增长;平望组团紧邻太浦河上游,同时也位于吴江中部东北、西南两片较为完整的水乡特色片区的联系通道上,从水乡特色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未来应该控制其发展规模,适当减量;盛泽未来主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制造的功能将逐步减少,空间上应配合适当减量(图 9)。

图9 吴江区空间发展判断


6.2.2 形成开放型的空间结构

示范区一体化的要求,指向吴江未来构架一个融入区域发展的开放型空间结构,突出区域联系,特别是与虹桥枢纽及虹桥商务区的联系。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图 10)。

图10 吴江区未来空间结构图

“一带”为串联东北、西南两片水乡特色片区的水乡功能带,是地方环境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未来要结合水乡特色,融入新的功能。

“两轴”为联系上海的主要轴线,向东均联系上海虹桥商务区及虹桥枢纽。北侧“松陵—虹桥”轴,串联太湖新城、同里、周庄、锦溪等,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务等。南侧“汾湖—虹桥”轴,连接汾湖开发区、平望等地,向东对接青浦、虹桥等地,重点发展科创、教育、会议、总部经济等功能。

“三区”为集中的功能片区,包括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先行区(吴江汾湖开发区、青浦的金泽镇和朱家角镇、嘉善县的西塘镇和姚庄镇)、苏州新兴功能拓展区(含太湖新城、吴江开发区)和盛泽转型发展区。


6.2.3 空间布局要点

汾湖开发区(黎里镇)作为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要从生产制造向生产、生活服务转型。

在功能上,要考虑支撑示范区发挥区域服务功能的需要,支撑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依托上海虹桥这一重要的“窗口”,增加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科创、研发、总部经济等职能,布局新兴高科技企业,争取国家级的科创项目落地。

在空间模式上,应结合吴江自然环境特点,塑造以水为脉、水城相融、形散神聚的空间模式。依托水系和苏州南站布置生态型科创功能区;与青浦联动,形成环淀山湖——元荡科创带。在朱曹漾周边与金泽镇共同构建先行区生活圈的中心(包括行政、文化、娱乐、商业、商务等)。利用生活圈中心缝合空间,在这个尺度上实现完全一体化。

松陵城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等功能。吴江开发区以企业创新为主线,发展科创与制造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滨太湖地区应提升为世界级会议、文化区。

盛泽组团目前纺织业体量大,产业竞争力强,但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来应逐步转型升级,减少、转移生产的功能,向高端纺织产业、纺织材料研究、服装设计等方向发展。

水乡特色功能区,主要位于吴江区东北、西南区域,要利用好这一特色资源,探索乡村空间承担城市创新、研发等职能的空间利用模式。在保护地区特色水乡空间肌理、尺度、文化的基础上,对区内部分农村居民点、工业用地进行更新,注入新功能,使水乡环境特色与会议、科创、总部经济、文化、商务、旅游等功能相融合,满足区域发展的各项高等级职能,服务产业的需要,打造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特色功能区。

疏通、完善区域内水系,通过水系脉络串联吴江、昆山、嘉善、青浦等示范区内外的古镇,构建区域自然人文空间大格局(图 11)。

图11 吴江区空间规划图


07、小结

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对吴江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

一是要积极探索如何将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识别、保护、利用好吴江宝贵的生态、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培育研发、创新、总部经济等功能。

二是推动实现高度一体化发展。在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吴江才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区域内快捷的交通方式,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是示范区一体化以及各项功能培育的关键。


作 者

马   力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规划师

罗志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

范凌云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朱   晨  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张扬帆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创规划师

王   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通讯作者)


来源:城乡规划  2020年期刊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