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编制审批 >

广东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实践路径探索

国土师编制审批 2020-11-23 15:19:22 5883阅读

从十六大开始提出城乡统筹,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如何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一个乡村工作者需要为之不懈探索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庄规划愈发成为村庄发展振兴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创建小康社会作出的统筹部署,我院长期深耕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在本次广东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中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经验。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文件精神,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0年3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工作,印发了《广东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工作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的空间响应能力,《工作方案》提出了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的四大主要任务。

在此背景下,我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县镇村联动、技术团队、村民代表、专家顾问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多上多下摸查村民需求,再三核实用地方案,确保项目精准落实。村庄规划向供给和需求端延伸,强化有效协调和反馈,从传统 “单项式”规划向“互动式”多团队共谋转型。

我院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挖掘本地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摸清村庄现状,做实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优化成果表达,做到实用、管用、好用等五大核心思想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

本次优化提升工作主要提出以下五大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路径:一是层级传导,刚性管控落“实”;二是立足实际,规划基础求“真”;三是全局统筹,用地布局做“优”;四是挖掘特色,村庄风貌做“特”;五是简洁易懂,方案成果求“简”。

一、层级传导,刚性管控落“实”

村庄规划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刚性传导要素。从行政村到自然村,定界、定量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结合地形地貌,保护山水田园格局。同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分类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发挥村庄的“生态+文化”资源价值,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二、立足实际,规划基础求“真”


1.以“三调+基数转换”为手段,做实底图底数

规划采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等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工作底图,规划范围为“三调”成果中的行政村范围,收集拆旧复垦、垦造水田、城乡增减挂钩、农转用等项目资料,开展基数转换工作,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村庄规划一张底图,用于支撑村庄规划编制。

2.与控制线和现行土规进行冲突分析,客观反映历史遗留问题

梳理现状城乡建设用地与控制线和现行土规的三种冲突情况,摸查并如实反映历史遗留问题。

①现状为城乡建设用地土规无建设用地规模(非规划复垦区)

②现状为城乡建设用地土规被规划为复垦区

③现状为城乡建设用地土规被规划为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交通水利用地等)

④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3.梳理“民生+产业”需求台账,落实村庄发展需求

根据现状调研梳理村庄需求台账,分别为民生需求台账以及产业需求台账。其中民生需求台账包括基础设施、公服设施以及宅基地需求;产业需求台账重点梳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需求,并通过现状分析和涉及控制底线情况分析,基于项目可实施性和耕地保护的考虑,增加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筛选有效需求。

4.挖潜存量用地,盘活可用空间

村庄存量建设用地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现状的空心村、搬迁村和麻雀村,应该引导村庄逐步搬迁撤并、腾退建设用地规模。第二是村内旧村居、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对于位于村庄核心位置且建设条件较好、使用相对方便的此类地块,可根据村庄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村庄设施用地、产业发展用地或新增宅基地的建设,而村庄内部零散的地块,可用于保障“四小园”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第三是位于村庄外围的边角地、有规模但无建设计划的地块,可调出建设用地规模,释放优质农用地。第四是与底线冲突的现状建设用地,应严格落实控制线划定成果,对范围内现状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清退。

三、全局统筹,用地布局做“优”

用地布局优化上,以镇域统筹、盘活存量、立足实际、保障发展为总体原则,第一,保障合法权益,尊重物权,保障所有“三调”合法建设用地;第二,保障民生设施,保障幼儿园、卫生站、文化室、休闲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第三,落实住房需求,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的空间保障、明确宅基地需求台账,提出控制规模;第四,谋划产业发展,合理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对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在内的建设用地进行布局安排。

规划按照定底图、摸底数,理需求、列台账,统规模、优边界的总体思路,优化用地布局,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边界线,落实用地布局优化“三部曲”。

四、简洁易懂,方案成果求“简”

优化成果表达,助力村庄建设管理,形成看得懂、能落地、好监督的村庄规划成果体系。成果表达对应不同使用主体,形成“行政管控版”与“村民使用版”两种表达形式。行政管控版包括一图一表一库一规则,突出管控,政府结合数据库来报批;村民使用版包括村庄建设项目总平面、近期建设项目表、村规民约,村民通过建设图和项目库来建设和监督。

1.成果要减负

本轮规划成果简化核心内容表达方式,做到简明扼要,清晰明了。成果从发展需要和迫切诉求出发制定近期项目库,建设项目分类分期、定量定位,明确建设的地点和规模,提供预算资金量,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表达分主体

规划成果在“一图一表一规则”的基础上,转化形成“村民使用版”成果,将不可突破的底线边界和可建设范围、村民关心的建设项目布局和位置、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明确资金、规模、项目的近期建设项目表集合在一张图中,向村民清楚地展示“哪里可以建设、哪里不可建设、建设什么项目、在什么位置”的规划内容。

3.图则来管控

对于发达地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加强用地管控,前图后则,量化管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农村“三块地”改革中的重要地块之一,赋予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规划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定管控图则,开发强度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管理规定,为产业项目精准落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条件。

五、挖掘特色,村庄风貌做“特”

为彰显乡村风貌特色,提高乡村风貌品质,规划从打造乡村精品路线,加强农村建设风貌管控,打造“四小园”等方面,探索村庄规划-设计一体化。


1.乡村风貌品质提升:打造一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规划通过打造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风貌,营造地域精品特色品质空间,依托“古驿道+滨水绿道”线性空间串联沿线资源点,将历史文化、生态保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相结合,拓宽村庄建设资金渠道,形成对外展示窗口,激发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动力。

2.农房建设风貌管控:提出有地方特色的改造指引

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元素,提出新建农房及旧房改造的建设指引,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风貌。

3.小生态板块塑造: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

积极盘活村庄空置地并鼓励村民合理利用宅前院后闲置土地打造“四小园”,庭前栽花,院后种菜,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景观风貌。

结 语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是提升村庄规划空间响应能力,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广东方案,具有完善规划体系、摸清历史问题、谋划改革发展的现实意义,我们将继续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工作思路和编制方法方面进行探索,做“吸引人、看得懂、能落地、好管控”的村庄规划。


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 | 规划六所 罗燕飞 唐霭茵 孙思远 何嘉盈 叶泳仪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