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实施监督 >

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

天涯实施监督 2020-11-03 21:10:04 3248阅读

一、案例背景

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矿区位于北京西南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拓展区,由于开采历史较长,区域内森林植被损毁、水土流失、采空塌陷等问题突出,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野生动植物物种急剧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影响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确定的生态修复、生态涵养区域功能定位,2006年至2010年期间,史家营乡用5年时间将全乡范围内的142座煤矿全部关闭,结束了当地的千年煤炭开采史;2010年起,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对曹家坊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并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曹家坊矿区修复面积2300多亩,昔日的废弃矿山已转变为绿水青山蓝天、京西花上人间的百瑞谷景区,形成了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绿化等产业,带动了生态+旅游(民宿)生态+文化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实现了黑色产业退场、绿色产业接棒的转型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山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具体做法

一是明晰产权,激发市场主体修复生态和发展产业的力。为更好地推动曹家坊矿区的修复和保护,利用原有荒山、矿业用地、林地等发展替代产业,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曹家坊村于2011年按照70年的承包期,将矿区所在的后沟区域4700余亩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统一流转给开展矿区生态修复的北京百瑞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现矿区修复项目建设权、林地经营权、产业项目开发权的三权合一。通过明晰产权、明确修复范围和厘清收益归属,有效调动了市场主体投资矿山生态修复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二是采取地形地貌整治+植被恢复模式,科学开展矿区生态修复为固定山体、防治地质灾害,在矿区内开展客土回填矿坑、边坡修复、鱼鳞坑围堰等生态修复措施,修建了4000余米的行洪渠,确保生态修复区域的安全。注重水环境修复,煤矿关闭后,区域内地下水不再因人工采煤活动而泄露,地下水位逐年增高;通过水土保持、自然净化等措施,区域内泉水日渐充沛,恢复了山泉自流、河水自然流淌的自然环境。注重植被恢复,种植了近10万株元宝枫、榆叶梅、金枝国槐等树种,在边坡地带种植草皮,使原来满目疮痍的矿山区域逐步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色,为替代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三是发展生态型产业,显化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曹家坊村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将生态修复治理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势、历史文化、矿业文化,发掘抗日红色文化,建设北京百瑞谷景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了传统采矿业向现代绿色生态旅游业的转型。在9年时间里,北京百瑞谷旅游开发公司共投资3.5亿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曹家坊村达成合作经营意向,将景区利润的10%分配给村集体,并先后捐资60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此外,百瑞谷旅游开发公司还启动编制生态景区带动民宿发展方案,积极联合周边村民发展民宿产业,促使每家每户在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共享生态产品带来的红利,让百姓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受益者。

三、主要成效

一是增加了生态产品的数量,提升了生态产品的质量。曹家坊矿区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46.9%提高到2019年的69.6%林木绿化率由2009年的61.8%提高到2019年的89.4%草地增加3.21万平方米多年断流的山泉2015年恢复自流,水质达到国家地下水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0年的275天增加到2019年的全年全部优良,空气质量从污染级别改善为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的优质状态,相较2010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8%。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原来销声匿迹的白鹭、野鸭、野鸡等野生鸟类和野兔、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回来在此觅食栖息。曹家坊矿区现有鸟类3399种,植物100370654种,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态产品。

二是推进绿色生态、红色资源与生态产业的相得益彰,畅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百瑞谷景区设置了矿山修复区、矿业遗迹展示区、自然风光区、乡村民俗旅游区等多个功能分区,矿区文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成为该区域的新资源。山脚下利用废弃厂房改造的百瑞谷饭店,可容纳400余人同时就餐、近160名游客同时入住。随着生态环境的提升,毗邻矿区的萧克将军作战指挥所旧址等也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自矿区生态修复及景区建设以来,绿色生态、红色资源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人员的就业和景区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解决了曹家坊及周边村庄260余人的长期就业问题。2018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7.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稳步增长,初步显化了绿色生态产品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三是促进了村民增收和乡村产业转型,生态产品价值外溢日益显现。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矿区周边村庄从原来大多以煤为生,转变为依靠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带动了史家营乡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农副产品销售、民宿等相关业态,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随着矿区生态修复的持续推进,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曹家坊村民的人均劳动所得已经从2010年煤矿关闭时的14292.7/年,增长到2018年的18940.4/年;史家营乡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从2009年的47:26:27转变为2018年的36:2:6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 文章

我要发布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