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编制审批 >

良渚遗址公园:“颜值”与“内涵”齐头并进

国心编制审批 2020-10-27 16:05:31 3774阅读

【前言】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从城市诞生时起,塑造城市之美、创造美好生活就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美丽城市”是指全面彰显生态自然美、人文特色美、经济活力美、社会和谐美、政治清明美、生活幸福美,具有自身特色,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城市。

城市之美研究院即日起与战略合作单位共同推出案例深度解析,分享实操经验,共同助力美丽城市建设。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举行的第四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与洛阳并列,成为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第二名的城市。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01、理念与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很关心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他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良渚文化与跨湖桥文化、西湖文化、西溪文化、运河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一样,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保护良渚遗址,就是保护杭州的“根”与“魂”。良渚文化同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感情。守护住历史,就是守护住了文脉,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同样,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后申遗时代,如何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传承、利用、改革”这篇大文章,如何继续做好破解“四大难题”工作,将是良渚遗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

要以良渚大遗址公园综合保护工程为抓手,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走出一条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把良渚遗址保护好,把良渚文化弘扬好。为此,要继续做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破解钱从哪里来和去的问题。钱从哪里来始终是困扰中国所有大遗址公园的一个难题。就目前而言,解决遗址保护资金问题主要有两种比较好的途径:一种以遗址周边土地增值反哺遗址保护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整个城市为单位反哺遗址保护的模式;二是坚持破解原住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问题。要在大遗址保护中改善原住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原住民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让原住民真正成为大遗址保护的最大受益者,实现大遗址保护与提高原住民生活品质的“双赢”,做到“遗址保、公园美、百姓富”;三是坚持破解大遗址公园保护模式发展的问题。要坚持“保护、传承、利用、改革”实现良渚遗址保护1.0到2.0的跨越。良渚遗址的2.0,就是要坚持“大遗址公园”这一科学模式,坚持“积极保护”理念,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以适度利用来实现真正保护,以适当开发促进可持续保护,统筹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探索形成适合良渚遗址保护利用的“商业模式”,让大遗址公园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实现良渚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破解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履行国家级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在体制上,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实施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一家管理,完善准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做到“办事不出管委会”和“资金自求平衡”,统筹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人从哪里来),手续怎么办”四大难题,让良渚遗址成为余杭的“金名片”,百姓的“摇钱树”;五是坚持研究先行。以研究来带保护,带规划、带建设、带管理、带经营。通过打好“良渚牌”,打好“余杭牌”,最终打好“杭州牌”,推动良渚(余杭)学再上新台阶,以此确保后申遗时代良渚遗址保护、传承、利用、改革等方面的顺利推进。

 

02、落地实操:良渚遗址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计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在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保护与展示的基础上,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功能的遗址公园。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秉承遗址保护、最小干预、本体展示等原则,在充分研究国内外遗址保护及建设的方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展示手法与考古工作的相结合,将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与价值传达给大众,为探索遗址旅游方式的多样性、强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又一实例。

 

1、设计范围及概况

良渚遗址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设计范围主要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面积约366公顷,其内有41处内城遗址遗存,9处城址河道遗存。遗址公园内已有基本园路体系与服务点等,本次设计是在对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旅游+开园”为目标,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包括南入口、何村、长命菜场、雉山、反山、西入口、凤山一福院、大观山果园场部、 总体层面及瑶山等十个区块、厕所驿站电瓶车站、井盖桥梁园路停车场、导向型标识标牌等三个系统及灯光照明进行设计改造,概括为“1031”工程。

 

良渚遗址总平面图


2、设计理念

——保护:严格遵守上位规划及考古遗址保护要求,控制扰土深度,进行最小程度干预。

——完善:结合现状建筑、场地及路网等,提升园内游览舒适性和体验型,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并注重实施建设的可操作性。

——融入:与古城遗址风貌相融合,体现良渚文化特色。

 

3、主要设计内容

 

(1)南入口区块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入口是重要的功能性和礼仪性入口,主要功能是集中式提供游客集散、导览、票务、厕所、停车、售卖及后勤管理等服务。现状已建成部分服务建筑、停车场、集散场地及基础绿化,作为遗址公园主入口,形象风貌欠佳,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

设计主要对现有建筑外观及内部服务功能进行改造,总体风格采用茅草顶夯土墙的形式,与遗址风貌相融合,内部新增展览、游客服务、检票、公厕、售卖、后勤管理等必要的服务功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入口广场西侧新增部分建筑,提供纪念品及文创产品售卖服务,检票口两侧与广场东侧设置片墙,空间上增加了南入口广场的围合感,强化仪式感。 广场内部及周边栽植的高大乔木,高大的树冠、挺拔的树形,更加提升了主入口的形象景观。

改造后的西侧停车场新增大巴下客点,并设计有入园专用通道。

南入口广场实景图


(2)何村区块

何村区块是由南入口入园后第一个重要的游览组团,北部为现状组团建筑,南部是南城墙真实剖面展示点,西部为陆城门。设计在北部现状服务建筑的基础上,新增考古体验棚,开展有亲子考古等体验活动。南部首先结合考古遗址发现,恢复水城门并在南城墙遗址剖面点上新建南城墙保护棚。保护棚北侧场地布置发现良渚80 余年来重要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雕塑,通过栈道来串联各个雕塑之间的游览路径,打造了一条由陆城门经南城墙至水城门至何村考古体验棚的完整步行游线。

 

(3)长命菜场区块

长命菜场在公园东入口东侧,定位为公园外围最主要的大众餐饮服务区,属于东入口区块重要的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建设内容为将北部现状农贸市场建筑改造餐饮美食广场。南部将现状6幢民居房进行改造,统一建筑立面,提升外环境。

长命菜场农居改造实景图


(4)雉山区块

雉山区块自然条件优越,是遗址公园内重要的休闲服务组团。现状山体、水体、崖壁的结合,使雉山在园区内具有独特的景观风貌。结合雉山崖壁与宕口水面,在水边新建栈道、平台及水边茶吧,丰富区块游览内容。于宕口处增设登山步道,山顶建设有观景平台,可俯瞰莫角山全貌,增强了游客对古城结构上的概念,并且形成局部游览环线。

雉山茶吧实景图


(5)反山区块

现状反山服务点已较为成熟,以反山墓葬展示为主,配备有展厅、售卖、公厕等功能。电瓶车道西侧景观较为杂乱,缺少游憩停留空间,台地及西城墙标识性不明显且进入行不强。

针对现有问题,依据考古最新成果,结合西城墙遗址展示方案,设计以良渚晚期古河道形态为依据,对水系进行总体开挖梳理,主要恢复了西城墙一侧古河道水系及台地景观,实现全园水系的贯通。西城墙遗址剖面展示点新建保护棚,通过栈道与反山服务点相连,构成区域内部游览环线,总体营造湿地自然风貌。

西城墙展示点保护棚实景图


(6)西入口区块

现状处于未建设状态,毗邻瓶窑镇,应完善其作为次入口的功能,主要服务对象短期内考虑周边瓶窑镇居民,远期结合瓶窑镇整体改造提升,更多的可接纳从瓶窑镇方向来的游客

充分利用西入口的存量建筑,将现状公交总站改造成为游客服务中心并设置小型停车场,满足基本游客服务。游客中心前广场依据现状肌理,设计地层展示景墙,结合微地形,营造序列小尺度空间。整体提升区域环境风貌,适当开挖水系,保留现有植物群落组团,形成湿地岛屿。东侧与西城墙边界处适当开挖浅水,恢复古河道,突出西城墙,将其作为主要的观赏景点,营造自然野趣的湿地风貌。

西入口改造实景图


(7)凤山一福院

凤山一福院原为杭州市第一福利院,本次通过对现状建筑功能和环境的改造,将其打造为以考古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特色的青少年研学基地。

为了满足公园游览高峰时期的停车、公园内电瓶车以及运营管理的需求,一福院南侧凤山宕口设计改造为停车场,可停放旅游大巴、小汽车和电瓶车。电瓶车可在该区域进行充电及停放。游客也可通过新建凤山宕口服务管理用房进入遗址公园进行换乘游览。

 

凤山一福院航拍图


(8)大观山果园场部区块

大观山果园场部区块的主要功能定位是提供餐饮、展示、咨询、接待等游客服务,配备电瓶车停靠点。现状建筑外立面破败但自然资源保存较好。果园内现状建筑与环境较为融洽,尤其是场地内的三棵大香樟; 西侧现状建筑有五座,其中南侧两座为两层楼,北面两座为一层楼; 东侧建筑均为一层,其内部格局独特,空间变化多样。

将西侧建筑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提供餐饮、管理等服务功能。香樟林下增加砂石场地,丰富活动空间。西南部有大片草坪和几组鹿苑,游客可近距离观赏梅花鹿、并进行喂养互动。东侧建筑改造保持原有风貌,内部以接待功能为主,融合有讲堂、餐厅及会议功能。

 

(9)瑶山区块

主要通过增加部分园路铺装进一步来完善游览体系。

驿站与台地狼尾草实景图


(10)总体块面

——水系整理。以良渚晚期古城格局为依据,结合目前条件,恢复反山西侧及西入口、反山至一福院两侧、何村水城门等水系。除此之外,对现状小微水体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清淤、种植沉水植物、气爆等方式,改善水质。

——植物风貌。首先加强遗址要素的植物标识。例如城墙种植白三叶,台地种植狼尾草,墓葬区种植茅草等。其次结合主要区块,做重点绿化景观的提升。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实景航拍图


4、 总结与思考 

良渚遗址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规划设计时间长达一年半,设计团队自始至终对遗址抱有敬畏之心,坚持积极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坚持“大遗址公园”理念,继而实现遗址公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设计应建立在对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划分主次区域、科学安排建设时序、谨慎对待遗产保护,继而打造出特色鲜明、使用合理并兼顾远近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2)设计应以游览者的角度亲身体验,感受遗址,如何能让游客在舒适游赏的同时,感受到遗址的厚重感,并通过参观体验,提升民族自豪感。 

(3)遗址公园建设采用EPC 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可以将设计理念、方案贯彻始终,对建成后的质量、效果都有较高的保证。从遗址保护、公园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所采用的设计理念、创新技术及建设模式等都对未来同类型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致谢智库战略合作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文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来源: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供稿:张朵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