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优化开发保护格局?如何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来应对资源环境的紧约束?如何优化主体功能区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空间上落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前,部分省级规划编制牵头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在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之“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索”交流会上,围绕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好规划的战略性、协调性和实施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地研讨,分享规划编制的经验和体会。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联合主办的“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索”交流会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如期召开。会议由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明主持。
致 辞
樊 杰
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樊杰指出,今年是国家很重要的规划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正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也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编制,这两个规划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策划和重要战略布局,担负着重要功能。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规划是赋予我们历史的使命,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往往在大发展、大转型或面对重大挑战和重大问题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更加必要。我国正处在这几个发展阶段的叠加期,我们不但需要在理论方法上进一步创新,更需要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条件下,应对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挑战。希望今天的会议对省级国土空间编制的方法、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预祝今天的会议圆满成功。
王 凯
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凯院长在致辞中提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体系当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多规合一”在省级层面的一个重要实践。本轮规划,正值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也正处于以内循环为主体,对内对外双循环相结合的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在此背景下,如何尊重自然地理格局,优化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市县规划指导和约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王院长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大家能够充分交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经验和体会,同时暴露在规划编制当中碰到的问题;希望各位专家出谋划策,从整体上提高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水平,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重要的探索,不负国家重托。
专家报告
报告一:《共同责任——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
林坚 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坚教授从共同责任的角度,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定位、规划编制思路、编制原则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第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林坚教授指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以及面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背景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间施政纲领,是一定时期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来看,省级规划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落实国家战略上位规划的约束指标和重要的控制性要求,“启下”要对下位市级规划提出约束性和指导性要求。因此,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是统筹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修复整治活动的战略性、综合性、约束性、协调性规划。并且,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以及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省级国土空间管理的责任越来越重大,需要推进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
第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林坚教授强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必须是有限目标导向,做好对上衔接、对下逐级分解任务。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民为中心的同时,要把握底数、底盘、底线,尤其是突出省对市的规划目标和任务传导,以保证规划能够落地。具体编制思路可有两个方向,方向一为按照保护、开发、修复等板块的任务内容编制;方向二为按目标愿景来组织,明确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营造问题,把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同时,林坚教授指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可概括为高标准保护、高效能开发、高韧性支撑、高水平治理。
第三,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原则。编制原则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以合作实现共赢,合力规划编制,重点强调部门间合作、规划技术单位与规划管理单位的合作、协同规划的实施;二是以供给决定需求,针对目前规划面对的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互相矛盾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夯实底数、底盘、底线,其次是特别强调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供给决定需求,而不仅仅引导需求。三是以节约推动集约,要严控增量守红线,盘活存量促发展。
报告二:《治理导向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探讨——基于比较优势的综合赋能》
罗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罗彦总规划师以广东省为例,基于对广东省自然地理格局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提出治理导向下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第一个方面是治理单元的选择,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五级三类"的一级,侧重在协调性,要对空间形态给予新认识。从空间中观层面,识别出都市圈和流域这两个能够高度体现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地理单元作为空间治理单元。都市圈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地区,“双循环”的重要载体,也是高品质生活聚集区,更是生产要素流入流出的主要枢纽。而流域是永续发展的源泉,文化传承集中区、“两山”转化的重点区、景观环境优势区和绿色发展承载区。都市圈和流域在功能的选择和定位方面有所差异,都市圈的优势体现在高效集聚、活力繁荣;流域则更多体现在自然人文魅力和生态田园多样化。
第二个方面是两个治理单元之间基于比较优势的综合赋能问题。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地区在完成构建多个都市圈后,将会共建高效联动,基于"双循环",协同建设六类重点功能区块,塑造有力支持“强链、稳链、保链”的空间格局,构建大湾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打破行政界限,共建包容共享、便捷友好的高品质集合城市,实现科创走廊、创新载体与创新城区社区的结合。
第三个方面是强化规划治理抓手,都市圈和流域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载体,要依托都市圈与流域等治理单元,完善规划目标与实施传导机制。强化规划治理有三个抓手,首先是优化评估与管控指标,增加都市圈、流域相关指标,如1/2/3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碧道长度等;其次是细化主体功能区单元,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最后要建立省域(3+X)²+N的国土空间管制体系,统筹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以建立完整的规划传导机制。
最后,罗彦提出目前省级规划面临着特色化治理机制不完善,系统性治理路径和抓手不足的问题,比如都市圈等经济社会治理单元和流域、海湾等自然治理单元,如何与主体功能区等基础行政治理单元实现协调统筹?都市圈、流域、海湾等跨省、跨市的治理单元,如何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海全要素协同治理?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报告三:《扎实开展基础评价,支撑国家使命落实——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
陈卓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西北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城市规划师
陈卓首先介绍了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国家使命与现实挑战。自古以来,甘肃一直是承载国家战略格局的重要国土空间,具有 “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的区位条件,也是胡焕庸线以西人口集聚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地区,承担着安全、通道、文化、腹地等主要国家功能,甘肃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深度同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甘肃要落实总书记视察要求,深度参与双循环格局,践行战略通道与安全屏障的使命,提高面向毗邻国家的区域合作支撑能力。从当前甘肃省发展基本盘来看,人均GDP、城镇化率尚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重,同时资源多样性与灾害复合性并存,面临着国土空间内部差异显著、多样复杂的现实。
为了落实国家使命要求,协调面对诸多现实挑战,甘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责任重大,陈卓从保护、发展、实施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一是系统保护。首先是生态系统保护,甘肃省位于国家自然地理划分的“十字路口”,其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对于全国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双评价”识别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并指导主体功能区优化,构建“四屏一廊保护格局、两主三辅治理体系”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立足目标导向,以全省生态保护格局为基础,以强化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为目标,布局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工程;立足问题导向,向生态受损区投放安排修复工程,以实现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其次是文化传承保护,甘肃省文化传承保护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通过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全面梳理,构建面向未来的魅力国土空间体系,提出“多廊串联,分区组合”的模式,形成了“六主题、三线路、七片区”的文化保护格局。
二是核心引领,聚焦重点发展地区。从经济、社会、人口等多角度出发,在市州层面对全省发展绩效、潜力、压力的整体格局进行研究评价,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对人口发展与城镇化趋势进行预测,综合研究提出甘肃省“一主三副(强化中心城市)、一带一廊”的开发保护格局,形成以兰州都市圈为核心,天水、酒嘉、庆平都市圈为支撑的城镇体系格局,以丝绸之路甘肃段城镇综合发展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开放发展廊道为骨架支撑。
三是规划实施指引。面对甘肃省复杂多样的省情,提出了分区组织和分类指引的规划实施原则。分区组织即通过识别各片区特征,针对性确定各类要素管控的相关标准与参数,以实现高水平的新均衡发展、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有机融合;分类指引则是针对城镇、农业、生态三类主体功能,构建差异化的目标传导与指标考核体系,为指导市县等下位规划的编制提出方向性的指引。
报告四:从规划衔接看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协调作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许景权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许景权首先提出了对于规划衔接的思考,他指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整个国家规划体系当中所起到的衔接协调作用非常突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不单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在和“十四五”规划与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省级层面,大部分专项规划都同时受到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与约束,报告以宁夏农业发展方面的专项规划为例,说明国土空间规划与各专项规划衔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的相关农业专项规划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需求与空间资源实际供应能力亟待协调。导致规划衔接协调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处于建立过程中,部分规划关系仍需进一步理顺,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缺乏空间上的统筹,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充分发挥空间协调作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二是各类省级专项规划与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不足;三是专项规划的目标任务和空间资源配置存在脱节现象;四是专项规划的规划期限和国土空间规划不一致。
关于上述问题矛盾的解决办法,许景权提出三点思考。首先是充分发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协调作用,包括与各类专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同时强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的同步编制、同步衔接,建立上下联动协商机制;其次是重视以“三调”和双评价成果作为协调各类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全面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目标任务在空间上的落图落地,统一底图(三调),及时排除空间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强化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全面衔接协调长效机制;最后是要注重省级与市县层面协同,协调空间发展布局,省级侧重协调,而市县区更多侧重落实与反馈,协调好“十四五”规划目标年与国土空间规划近期这两个时间节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近期与远期、远景的关系,充分发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协调作用。
报告五:基于本底特色的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麻战洪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
麻战洪介绍了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情况。湖南目前正在编制两个重要区域的专项规划:长株潭城市群专项规划、洞庭湖流域专项规划。这两个规划对于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首先构建了基于“智慧核心”的一张图系统,包括“一张底图”、“一张蓝图”和“多张专题图”在内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提供数据支撑,集成平台、数据、技术,智慧挖掘本底特征。目前湖南省自然地理空间格局呈“U”型分异特征,“U”型区域内地势较为平坦、坡度低、地质灾害少发、水资源丰富,发展条件较好;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建设布局与自然空间本底高度契合,主要集聚在省域东北部“U”型区域内;同时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各类要素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基于湖南省自然本底特色提出了主体功能区优化思路:开展广域范围的双评价落实国家战略,落实省内战略,进行省际相邻市县方案协调;开展“破县”划分尝试,对省内部分自然地理地貌差异大的县市划分标准地域单元,以促进区域合理分工、特色发展。最后是要立足实际,丰富规划体系、完善治理手段,按照国家、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构建湖南省四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其中四级包括省、市(州)、县(区)、乡(镇);三类包括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同时麻战洪也提出了对于目前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问题与思考。第一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出台,省级层面风险识别框架体系亟待建立;二是省级规划配套用途管制政策有待深入;三是省级规划对交通、水利、能源等专项规划的指导与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报告六:《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几点思考》
赵雲泰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博士,副研究员
赵雲泰博士作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的参编人之一,介绍了在《指南》编制过程中的学习与思考。指南编制过程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兼容并蓄。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的领导下,工作专班涵盖了区域规划、自然地理、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多专业学科背景专家,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内已有规划基础和国际先进经验。二是开门编规划。《指南》编制过程中召开多次专家研讨会,多次征求省级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意见,邀请各级规划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修改。三是《指南》强调规划任务与事权职责相匹配,将重点管控性内容和指导性要求分列,明晰刚性与弹性边界,文字表述侧重可操作性。
《指南》基本内容和要点表现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任务导向三个维度。
一是问题导向,强调通过双评价、双评估等基础性工作识别空间问题和风险。双评价的综合性分析和单要素分析,研判空间布局和自然地理格局不相适应的类型和问题,支撑空间安全问题识别;通过“双评估”研判空间不够安全、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品质不优等问题,以及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等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等,支撑“空间效率和空间品质”观点。同时,考虑到“水安全”对空间安排的重大影响,在问题导向中要求加强水平衡研究,作为格局优化的前置性问题。
二是目标导向。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落实省级党委政府发展战略出发,梳理相关重大战略对省域国土空间的具体要求,结合各省实际,明确省级国土空间的总体定位和主要目标。进一步细化实现目标的路径和策略,提出体现“空间”特征的行动战略和实现目标的具体举措。
关于对协调性的理解,赵博士提出:
一是强调区域协调。从区域尤其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视角审视省级规划,从生态协同保护、环境协同治理、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维度,形成省际、省内区域协调方案。
二是强调功能协调。对生态空间,强调格局优化、安全底线、功能提升。依托双评价,在识别重大生态系统基础上优化格局,完善生物多样性网络、优先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对农业空间,突出格局优化、优质优保、结构调整。以水平衡为前提识别重要农产品布局,对“水土光热条件好、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耕地”优先保护,从“大农业”角度明确其他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重要产区。对乡村空间提出指引要求或者明确规模总量。对城镇空间,结合人口、产业、要素集聚趋势,从格局优化、设施配置、分类引导等方面打造竞争力空间,并注重“人”对空间的体验和感受。“三类空间”有助于分类表达空间要素,但空间规划也并不局限于此,应该以重要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要素为基础,以区域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网络为骨架,以重点城镇和综合交通枢纽为节点,加强各类空间有机互动,促进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
三是强调要素协调。按照两统一要求,重点从安全保障、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3个维度,结合主要控制线划定,对自然资源要素、历史人文要素,以及各类支撑要素,提出了规模、布局和结构要求。全域全要素的视角下,多类型资源要素的耦合分析,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难点和亮点。四是强调权责协调。省级规划不仅是守底线的规划,在完成目标战略、格局优化等管控性内容基础上,应结合事权配置和职责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两山转化、品质空间等方面深化探索,这也是规划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对市县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和管控。五是强调统管协同。包括多主体权益协调,将各方意见需求纳入规划编制全过程,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施“一张图”管理,建立监测评估预警制度,为实施规划全周期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点评环节
点评专家一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李院长指出,在新的国土空间体系中,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应该是一个倾向于发展保护或者资源配置与管控相平衡的规划。当我们面对以国土管理为基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时,首先要反思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运作体系存在差别。传统的城乡规划只有一个授权来源即《城乡规划法》,其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授权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土地利用规划向来不是仅靠单一的规划来实施,它包括国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两个系统,涉及到三个政策工具。因此,从当前来看国土空间规划并不是传统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结合,它不符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体系和政策工具耦合要求。省级规划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判断它的治理工具作用?具体应关注哪些具体问题,做到何种深度?这是目前应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其次,李院长提出中国未来40年将会是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本轮规划中必须要明确城市碳排放、碳转型的路径,助力我国提前实现碳达峰。另外关于国土空间质量与空间品质问题,应该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所体现,比如学校用地、医疗用地、养老设施等公共服务用地的供给,需要在规划中切实体现,设置能够真真正正引领生活质量提升的指标,补齐发展短板。
最后,怎样前瞻地研究未来的城市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必须面临与解答的问题。中心城市与基层的县级单元甚至是乡镇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未来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省域空间格局层级关系如何?这是目前我们未能解答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最后,李院长强调,无论是沿海发达省份还是西北内陆地区,要基于安全考虑人口和经济的合理供需,合理布局空间结构,省级规划应该在省级层面做出优化与调整。
点评专家二
邹长新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邹长新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首先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通过高水平保护保障高质量的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建设美丽中国。针对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一是坚持精准规划、科学规划、依法规划。精准规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准识别,一个是精确落地。精准识别空间问题及原因,预测未来趋势。精确落地包括精确确定规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以及管控边界。对于管控边界,要做到三条控制线互不交叉重叠矛盾,如果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线不能协调落地,规划便很难持续。只有管控边界协调落地,很多任务才能够顺利实施。二是科学规划。格局决定一切,因此首先要科学进行空间规划布局,就生态保护修复而言应该多关注一些已有的工作基础,包括生态功能区划,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各类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重要生态廊道等布局;其次是科学施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系统把脉、科学施策;最后要注重技术创新,包括规划技术本身的创新和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技术的创新。三是依法规划,规划编制要与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要求做好衔接。
关于三条线与三个空间的关系与衔接。三条控制线是管控底线,也是构建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骨架。但是三条线以外的空间应该也要讲清楚管控政策,建议留有一定留白区,作为保护与开发的缓冲地带,统筹线内线外的管控,根据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管理。另外,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的完整性与破碎化问题,邹长新指出要科学看待生态保护红线的破碎化问题,要基于生态环境本底尽可能保持连续,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减少斑块梳理。同时,景观破碎化不一定都是“坏事”,可以带来景观的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最后,建议空间规划能够问计于民,多多听取各个部门、市县政府、企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使规划编制更加“接地气,可执行”。
点评专家三
樊 杰
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樊杰理事长指出,规划越来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国土空间规划尤为重要。国土空间无疑是我们国家资源政策调控最大的一个关键资源,国土空间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美丽中国最终形成的面貌,对于各位研究者与实操者来说是一个历史重任。首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应该注重战略性,目前省级规划中关于战略性的判断还不够、很多难题并未破解,其原因是国家和省对国土空间规划定位、对战略性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重点任务还不是很清晰,而更擅长的是做空间落地与布局。另外,现有的规划习惯于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割裂,未来的规划应该注重复合空间的研究与配置,我国应全域重视生态建设,生产空间要生态化,生活空间也要生态化。与此同时,生态空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用开发,发挥生态空间的价值,这也是编制空间规划时可以深入研究的命题,也是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也应具有约束性的内容,应该对城市群或者是具有全省意义和发展重大影响的中心城市的城市开发边界做集中划定,对其他城市可以给定管控指标或者结构比例,体现战略层面上的约束性。
最后提出要把规划融入到一个治理体系里,要关注政策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要关注法律的合理性。规划是治理体系当中的一个内容,要形成上层有战略,中间有规划,下面有政策的体系,推动未来的规划走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点评专家四
沈 迟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沈迟提出,目前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出台,这对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但是上位规划的缺失并不影响现有省级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承上启下的规划,在前期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以明确希望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给出何种依据,以保证与全国规划保持上下联动。省级规划要解决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生存空间的问题。生存空间的适宜性问题并非小尺度能够评价出来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应明确指出生存空间的适宜与不适宜地区,以指导市县规划的编制;二是关于生态脆弱区的保护,要明确生态保护区内迁移人群的数量、迁出后的产业发展等问题,以落实对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三是针对当前加强内循环问题。中国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国家,工业门类齐全,虽然传统产业对资源和区位依赖性较强,而数字经济智能化产业可能对于物质资源的消耗不多,但是作为人口大国,在大力发展新经济的同时,依然不能丢掉传统产业。在考虑全产业链全门类工业产业布局时,全国有2035和2050的目标,各省也要有自己资源合理配置以保障产业空间的思考,有产业并以此去测算未来人口,划定城镇空间和其它的国土空间,从而制定出能够上下衔接,统筹兼顾的省域空间规划。
点评专家五
邓红蒂
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土地规划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
邓红蒂提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一是要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本底分析、识别和判断,明确省级规划的历史定位、发展特征及未来挑战,围绕突出问题、确定战略与目标。二是要从始至终坚持落实国家的意志和要求,做好对下位规划层级的有效传导。三是要充分体现、统筹平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客观合理诉求。四是要聚焦“五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做好省级规划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有机融合,衔接、利用好国土“三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基本农田整改划定等现势成果。五是发挥省级规划的战略性、协调性、政策性作用,关注近期目标与重大工程项目布设,加强省级规划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不断健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评估监测的管理全链条。
总结
王 凯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规划,“承上”落实国家战略,“启下”指导市县规划,因此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不同的省区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多路径的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