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实施监督 >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荷兰经验|以埃因霍温为例

土地人实施监督 2020-10-08 21:09:46 2290阅读

从1901年《住房法》颁布以来,荷兰就开始推行社会住房制度。荷兰的社会住房指的是面向中低收人家庭提供的低租金住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荷兰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住房发展模式:政府制定政策框架并实施监管,政府授权的独立非营利机构——住房协会负责社会住房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此外,保障性住房承租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性住房运用科技元素等手段较大地推动了社会住房的发展。随着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的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在保障房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当前大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普遍面临着土地、融资和管理等诸多难题。荷兰社会住房的建设经验可以为中国公租房建设在机构设置、政策制定灯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西方保障房发展的“剩余化”特征及其影响


西方国家关于保障房发展的“大众模式”和“剩余模式”的讨论以及社会住房“剩余化”的研究,是其保障房政策的核心议题和基本范式。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Michael Harole基于欧美六个国家的实证,提出了社会住房发展的“大众模式”和“剩余模式”理论,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供应规模,“大众模式”下的社会住房占整个住房总量比重较大,而“剩余模式”,这一占比较小。二是供应对象,“大众模式”下的社会住房覆盖面相对广泛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者,而“剩余模式”下,社会住房分配严格按照收入和需求标准,供应给最低收入家庭(Forrest,Murie,1983)。三是供应主体,“大众模式”下地方政府是直接供应者,而在“剩余模式”下主要供应者则是非盈利住房机构或私人开发商,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监管职能(Malpass Murie,1999)。此外在土地和资金支持方面,“大众模式”下资金主要由中央政府直接补贴,土地由地方政府供应,而在“剩余模式“下其建设资金和土地都需要社会住房机构去私人资本和土地市场募集,来自中央少量补贴直接面向低收入家庭(Malpass,2008;Whitehead,London,2007)。研究指出,社会住房供应的“剩余模式”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正常时期的社会住房供应常态,而“大众模式”只是在“非正常”时期才被运用,比如一战后的较短时期以及二战后的较长时期,而在1930年代以及1970年代以后则推行“剩余模式”。


荷兰埃因霍温市是世界著名电器制造公司飞利浦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也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1990年,飞利浦总部因新机场的建成迁出埃因霍温,迁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飞利浦生产基地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埃因霍温见证了飞利浦公司的工业辉煌,飞利浦公司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厚的工业遗产。飞利浦总部迁出埃因霍温后,市政府接管了工业用地和工业建筑物,并利用这些工业建筑遗产来重塑城市文化形象,吸引高科技人才聚集,打造一座国际化的创意城市。对此,埃因霍温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公司(Volker weessels),并吸纳了荷兰两家知名房地产公司Trudo和Woonbedrijf的加入,成立了“开发建设董事会”,共同商讨和确定地区住房发展策略,尤其是通过政策、开发模式实现住房平衡。住房政策在城市社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社区的复兴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全面的方式,建筑师、开发商、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们通过公平、有效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从而为埃因霍温重塑城市活力。


二、KIDS+Program:如何优先承租保障性住房?做教育志愿者

▲ 埃因霍温Woensel-West区块有机更新项目实景图

▲ 埃因霍温Woensel-West区块有机更新项目规划图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你能找到一个特别、多彩、充满活力,而又负担得起租金的社区吗?你不觉得为你的邻居做点什么会更有意义吗?”这是埃因霍温Woensel-West区块有机更新的核心要义。


埃因霍温Woensel-West区块曾经是工业区配套的社会娱乐广场所在地,2011年,Trudo公司实施了Woensel-west区块改造项目,希望通过KIDS+Program的创新社区形式,为这一区块的居民创造新的附加值。这一住宅街区里有350名孩子和其家庭居住,项目将租户的承租权和儿童教育相关联,通过租户担任该区块儿童的教育志愿者/导师/联络官的形式,优先获得承租权,该区域现在拥有50名日常志愿者、120名流动志愿者,辅导超过50个教育项目,包括语言、绘画、日常技能等。事实上,以KIDS+Program为形式,实现公租房体制机制创新的模式在我国也有类似的实践案例,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两江名居公租房就推出的“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四点半课堂”已吸纳志愿者483名,除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外,还有来自北碚各个院校的志愿者,他们凭借自己专业的教学经验,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孩子们在“四点半课堂”不仅有志愿者辅导学习,还能接触到舞蹈、手工、绘画、素质拓展、国学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这一行动也与志愿者在校期间的相关评奖评优挂钩。


三、Heijmans ONE:为年轻单身人群打造便携式移动住房


为了缓解保障性住房短缺的问题,荷兰建筑服务公司HEIJMANS推出便携式住房项目-HEIJMANS ONE。HEIJMANS ONE的目标人群包括25岁到35岁的年轻群体,在两层loft结构内包含必要的厨房、带开放空间的大客厅、卫生间、多带带卧室、采光很好的户外露台,每月根据便携式移动房屋所在地段经济成本,支付700-860欧左右的租金。


位于埃因霍温城市西北部的Meerhoven片区,是埃因霍温开发面积最大地区之一,靠近埃因霍温机场和高速公路。整个片区由多个社区组成,在建筑风格和价格区间也有很大的差异。HEIJMANS ONE在Meerhoven的项目由20个单身独栋组成,位于一片空旷的麦田中,在空旷的城市边缘地区打造一个活力、具有吸引力的年轻社区。HEIJMANS ONE项目在建筑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控制租金成本方面,架构移动住房的预制材料是可循环使用;在便携性方面,采用预制的全木材料,便于拆卸、搬运、安装、移动到指定位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房屋的能源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实现自给自足。

▲埃因霍温Meerhoven-Heijmans ONE项目实景图

▲Meerhoven-Heijmans ONE项目室内效果图

▲Meerhoven-Heijmans ONE项目平面图


四、3D打印:探索可持续的创意住所


2018年,埃因霍温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宣布在Meerhoven地区建造一批3D打印混凝土房屋。这一项目由五个3D打印房屋组成,其中一幢为单层住宅四座为多层住宅,混凝土结构将受制于所有常规建筑物规定,并将满足现今居住者在舒适性、布局、质量和价格方面的要求。第一所房屋的建筑元素将全部在大学实验室内3D打印,逐步将整个施工过程转移到实际施工现场。项目由建筑师Houben / Van Mierlo设计,从“绿色景观中不规则的街区”中获得灵感,并由承包商Van Wijnen、房地产经理Vesteda,材料公司Saint Gobain-Weber Beamix以及工程公司Witteveen + Bos合作完成。

▲Meerhoven 3D打印混凝土房屋效果图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民生保障任务。荷兰经验表明,保障性住房机构的成立有利于长远的建设与管理,并且不同的时期可以通过不同的政策来刺激和调整使其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同时,我们也从荷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得到关于准入公平与个性化入住的启示:保障性住房申请政策可以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这是保障性住房实现准入公平与推动社会资源共享的启示;同时,保障性住房还可以通过便携式移动住房、3D打印等现代技术满足入住者在安全感、社交感、领域感的个性化需求,包括精致适用的室内空间、促进交往的楼宇内公用空间、适度的非居住功能引入、高密度的节约化设计、集约化的节能设计的具体空间设计等等。


来源:杭州城研中心  赵晓旭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