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在兰坪县的具体实践工作,从有利于打造多民族地区风貌特色,凸显民族文化特质、转变规划编制与实施方式出发,通过分析现状、提炼特色元素、打造风貌特色、构建风貌格局,致力于将兰坪建设成为多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园、彰显兰坪文化特色、塑造新兴兰坪形象为目的,形成总体层面风貌规划+分项风貌规划+分区控制规划+重点区域设计的基本框架,以期为云南多民族地区风貌特色规划与实施工作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 特色 风貌 实施
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有很多多民族集聚的小城镇。这样的地区往往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然而受到经济、交通和用地条件的限制,这些小城镇的空间发展局促,城市建设粗放随意,城镇空间早已失去地域特色。对于这类地区来说,致力于挖掘城市特色,尤其是要重点梳理、提炼民族文化特色元素,塑造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编制面向实施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规划背景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18年8月,全省县城特色风貌提升现场会在屏边县召开,会议提出全省要充分认识县城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动县城特色风貌提升。2018年7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2019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美丽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
兰坪作为全国唯一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新建建筑风貌与县城整体风貌不协调,并且与全国众多小城镇一样,都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同质化严重、缺乏可识别性、空间品质不高等问题。兰坪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工作的关键在特色元素的挖掘,工作的核心在是否能很好的体现民族性和地域性,工作的成败在是否能获得当地人民的认同。
2 现状概况
兰坪县地处云南省滇西北城镇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接剑川县,南邻云龙县,西靠泸水市,北至维西县。兰坪境内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彝族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32%。其中,白族占43.66%,傈僳族占33.15%,普米族占8.91%。兰坪是中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全国普米族人就有将近一半居住在这里。金顶凤凰山特大型铅锌矿以储量大、品位高、成矿集中、易开采等特点,荣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二。
兰坪县城被形态优美、绿意盎然的群山环抱,蜿蜒的河流穿城而过,河川地貌特征显著,自古就有“一日达三江”的独特地理区位,总之,自然山水环境独具特色。
3 存在问题
3.1城市形象破碎,多种风格并存
城市整体形象破碎,高层建筑布局和形态有待优化,老城区建筑风貌较差。传统风格、旧现代风格、现代风格交错共存,难以形成统一的形象语言,城市特色杂乱不突出。
3.2城市特色不鲜明,山地特色利用不足
城市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缺乏精品建筑、标志性建筑,对山地地形的利用较差,自然环境特色与建筑特色呼应不够。
3.3老城更新困难,新区缺乏指引
老城建筑零碎,街巷狭窄,环境杂乱,制约了城市更新,兰坪的文化底蕴难以展现。兰坪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新增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多,种类杂,速度快,城市形象塑造缺乏有效指引。居民私搭乱建现象突出,损坏整体风貌形象,城镇建设执法力度不足。
3.4城市家具不精,空间品质较低
没有形成高品质的空间环境,缺乏有魅力的空间,无法体现城市的土地价值。休憩空间缺乏,有安全隐患,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广告标识杂乱,居住环境有待提升。
4 特色元素提取
兰坪之美美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规划着重从自然环境特色、城市环境特色、空间环境特色、文化环境特色四个大的方面展开深入调查与梳理,最终凝炼为兰坪三大特色要点,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最终确定体现兰坪特色的元素。
4.1县城环境特色:玉屏雪邦护城、九曲沘江伴城
兰坪县城为高原槽谷地形,沘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两侧山脉大多呈南北向纵列,整体地形为西陡东缓,南北两片。城市外围山体(雪邦山、玉屏山等)主要分布在东西外围两侧,中部为河谷地带。沘江西侧山体小且陡,江东为低丘缓坡,老城区和金顶片区主要建设用地地形相对平坦,城市和周边地形呈南北带状纵列分布。
独特的地形使得东西方向河流从两侧山体沟箐流出,交汇于沘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造就了兰坪城市山环水绕得天独厚的山水形势。
4.2文化特色:滇西北民族文化走廊的汇集点
兰坪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兰坪之所以定为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不只是两个民族人口比例高,而是两个民族在这儿交汇。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世界和谐文化的典型。兰坪世居的5个民族,白族、普米族、彝族、傈僳族和怒族,使兰坪成为滇西北各民族南北东西交融的汇集点,同时兰坪也是云南山地民族文化和农耕民族文化的结合部,在发展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建设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4.3城镇风貌特色:依山傍水、混合多元
城市格局依山傍水,带状发展。兰坪在历史发展形成中,由于受到四周山水环抱的自然环境限制,城市主要沿沘江和滨江大道等道路拓展,明显呈带状发展趋势。
城市风貌风格杂糅,混合多元。老城区建成情况复杂多样,包括传统民居建筑和90年代风格建筑、少量现代建筑等。金顶镇以传统村庄建筑为主,沿街有部分交通服务建筑,形式较老,风貌破旧。北部新区以高层建筑为主,现代化特征明显。矿业公司主要是依托矿区形成的工业建筑为主,体量大,工矿厂区特征明显。
5 城市风貌形象定位与规划指导思想
5.1城市风貌形象定位
山水绕城(自然) 白普辉映(民族)
兰绿交融(颜色) 文旅融合(产业)
兰坪,一座山环水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一座白族与普米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民族团结示范城市;
一座天蓝、水绿、山青、雪白的多姿多彩的城市;
一座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的城市。
5.2规划指导思想
5.2.1体现特色性
除了保护好现有自然与人文景观外,新增和创新人文特色景观、优化优化自然景观、增强自然景观的可视性,进一步凸显兰坪城市特色。
5.2.2体现创新性
创造性地优化城市品质和城市特色。不是被动地理顺城市现状和城市规划已有的空间、交通、建筑、景观等等关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调整影响城市风貌的现状和规划,对相关城市公共空间、交通、建筑、景观等进行二次规划和设计。
5.2.3体现实用性
本风貌规划成果依托城乡总体规划,提出整体风貌战略及风貌结构,并编制操作手册,对下一步控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及其规划管理等具有参考价值。
5.2.4体现团结性和共享性
以“美丽兰坪”为目标,突出多民族共融特点,将兰坪建设成为多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园,彰显兰坪文化特色,塑造新兴兰坪形象。
6 规划要点
秉承自然为底、文化为魂、特色为核、实施为首的规划原则重点从总体城市形态格局、民族元素提炼、主题式分区管控、特色建筑及标识系统风貌引导、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化节点塑造等方面来进行兰坪县城整体风貌特色的规划。
6.1以自然为底规划城市形态格局
县城特色空间的整体结构与县城整体空间形态密不可分,公共空间往往成为县城空间形态的主要骨架和脉络,并由具有结构和标志性作用的空间因素组成。
6.1.1一带两屏、山水相映
以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的沘江为滨水景观带,以分居东西两侧呈南北向纵列的玉屏山、雪邦山等山脉为绿色生态屏风,构建兰坪城市自然山水生态基底,着力“显山露水”,凸显兰坪城市山环水绕、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形势。
6.1.2三门五区、各显特色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现状风貌特点,将兰坪县城划分为老城风貌区、工业风貌区、东部风貌区、南部风貌区、高坪风貌区五大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并于对外通道出入口位置打造南、北、东三大城市门户。
6.1.3多廊多点、织网促融
依托多条入沘河道(沟箐)形成多条生态景观廊道,结合街头绿地、游园、城市公园、广场等形成多个景观节点,力求将山、水、绿化、城市融为一体,使兰坪城市景观结构布局突出“山—城—水—城—山”在南北向空间上的有机关系,使其交织融合。
6.2聚焦民族特色提炼特色元素
规划的关键在民族文化特色的挖掘。紧紧围绕兰坪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做文章,主要对兰坪世居的5个民族(白族、普米族、彝族、傈僳族、怒族)进行深入研究,深挖特色,提炼特色元素。通过民族文化特色的挖掘和民族元素的提炼不仅可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信,更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共创共建共享氛围,实现多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为兰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奠定基础。
6.3主题式分区塑造城市风貌
为使规划既能在总体层面对整个县城的风貌定位有所把控又能将总体定位分解落实到各个分区,规划遵循县城原有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特征并结合各个分区的特点,差异化的将兰坪县城整体划分为七大主题分区进行风貌特色塑造,即:自然山林风貌区、滨水景观风貌区、老城风貌区、工业风貌区、东部风貌区、南部风貌区、高坪风貌区。对各主题分区提出特色塑造的目标和导控内容,既从宏观上把握各片区整体的风貌基调特征,又保证兰坪城市风貌的地域性、协调性、多元性与包容性。
1、自然山林风貌区 | 山地林牧、生态观光 | 绿色屏风、生态之核 | 众山成两屏,展现青山之郁 |
2、滨水景观风貌区 | 公园绿地、生态廊道 | 沘江沿岸、开放景廊 | 一江汇多箐,展现绿水之滨 |
3、老城风貌区 | 城市中心、综合服务 | 时光记忆、老城新韵 | 提升改造,展现文化之蕴 |
4、工业风貌区 | 创智基地、工业中心 | 明快简洁、现代高效 | 绿色发展,展现工业之优 |
5、东部风貌区 | 休闲度假、特色小镇 | 山城一体、和谐新居 | 特色宜居,展现山居之趣 |
6、南部风貌区 | 产业配套、生态宜居 | 传统风貌、山水田城 | 传统宜居,展现园居之谧 |
7、高坪风貌区 | 山地社区、生态宜居 | 传统风貌、山地新居 | 传统宜居,展现然居之悠 |
6.4凸显地域特色的建筑及标识系统风貌引导
6.4.1特色建筑风貌引导
为充分体现兰坪的民族文化特色,结合提炼出的民族特色元素,规划提出兰坪特色建筑控制引导的八大要素,从建筑勒脚、店铺门头、建筑窗套、建筑门套、屋顶檐口、檐口吊柱、民族色带、墙体彩绘纹样八个方面对兰坪特色建筑建设进行建筑风貌的引导。
6.4.2特色标识系统风貌引导
对民族元素研究后提炼出同一的logo图标在不同城市标识设施上重复,以达到增强地域特色、增强识别效果的作用。通过给人视觉的统一性,使人们便于识别和记忆。材质的选择以兰坪本土材质为主,突出本土特色。以兰坪民族色彩作为城市点缀色,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后期标识系统制作时,可视实际情况增加民族图腾作为点缀。
6.5面向实施的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化节点塑造
6.5.1城市道路景观塑造
本着应对道路使用者视觉和行为起到引导作用的目的,为使城市道路景观更能体现兰坪的地域性,根据城市道路不同路段的性质和周边环境,规划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种风貌类型进行导控,并明确每条道路的主题特色。
1)交通型景观道路:高速公路连接线、人民路东段、S227、三江大道等。
2)生活型景观道路:团结路、沘江路等。
3)滨水型特色景观道路:滨江大道、S311滨江段、S227滨江段等。
4)商业型特色景观道路:人民路西段、团结路、沧江路、文兴路等。
7 创新探索
7.1从有利于实施管理出发,成果表现形式有所创新
为便于管理操作和指导实施,规划成果在形式上有所创新,采用了规划+操作手册的成果形式:规划由“总体层面风貌规划+分项风貌规划”组成,操作手册由“分区控制导则+重点区域设计+美丽县城项目落实”组成,以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兰坪县城特色风貌打造和管理进行分区分类的控制与引导。
7.2以特色管理单元为操作对象,制定特色导则
在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特色管理单元,以“特色管理单元”(特色风貌区)为具体的操作对象,提高各管理单元中特色重点地段的建设“敏感度”。以每个管理单元的整体特色空间、建筑风貌、环境设施三个方面为重点,对特色要素进行导控。
7.3与实际项目结合,使规划落到实处
规划分析各特色管理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风貌特色打造的可操作性,经过县里上上下下多次论证制定各“特色管理单元”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使规划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8 结语
对于兰坪这样多民族集聚且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民族团结与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民族元素的总结与提炼并落实到空间上就变得尤为重要和困难。本文立足于全民参与,从兰坪主要民族元素入手,结合原有城市空间格局,通过分区主题的塑造全方位打造“美丽兰坪”,希望能够为云南这样的多民族地区风貌规划提供一种思路,从而谱写好“美丽云南”中兰坪的壮丽篇章。
作者信息:
刘春霞,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来源:云南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