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宁波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甬政发〔2020〕29号
为加快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新趋势,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赋能增效、新老结合、建用兼顾”为原则,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加快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融合基础设施提速、创新基础设施提质、产业赋能提效,助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支撑。
(二)行动目标
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合生产生活。通过实施100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释放2000亿元投资,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将宁波打造成为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一流。加速建设“架构简洁、功能敏捷、集约高效、能力开放、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云网融合型网络,高效建设5G和光网“双千兆”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全国领先的信息枢纽城市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加快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布局1000万个社会感知单元、新建3100个公用和专用充电桩、建成50所智慧学校、10家互联网医院,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前列。加快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谋划极端环境材料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区块链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谋划引进建设2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推进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城市建设。
4.新基建赋能产业全国领跑。在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智能元器件、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集群化特色产业,推进我市成为全国以新基建带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特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1.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及5G精品网建设,推进5G+4G网络融合覆盖,提升5G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到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达2万个以上,实现区县(市)城区、重点乡镇5G信号全覆盖和规模商用。持续推进光纤网络的宽带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容量和多业务承载能力,到2022年底城乡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500Mbps和800Mbps,互联网城域出口达到12Tbps。拓展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和Wifi6新技术应用,积极推进5G+4K/8K+AI技术的广泛应用。(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
2.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建设覆盖范围。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部件管理和交通、智能家居、健康医疗、消防安全、生态环境监管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22年,实现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感知设备数超200万个。(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大数据局)
3.加快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和应用。加快开展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在通信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提升IPv6端到端网络能力,完成中小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IPv6改造和探针部署、家庭网关改造,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加快IPv6应用改造,改造节点数、服务覆盖能力及应用加速性能达到IPv4的80%以上。研究和试验5G的独立组网(SA)网络IPv6单栈技术,探索基于IPv6和源路由的新一代IP承载协议(SRv6)新技术。(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通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
4.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宁波移动、电信、联通等公共数据中心,到2022年,新增机柜2400个以上,形成IDC新能力。加快航运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海上丝路指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吉利数据中心等特色产业数据中心建设。(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
5.拓展空天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积极谋划推进商用航天发射基地,加快推进低轨卫星互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带动航天发射服务、卫星制造、物联网和空天信息应用服务等四大核心产业。(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二)融合基础设施提速行动
1.大力推进“感知城市”建设。加大社会治理感知单元在城市管理、应急保障、水利水文等重要领域应用力度,布局1000万个社会感知单元。推进感知系统在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车车、车路智能协同和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联网联控。加快布局和智能化升级改造自动售货机、自助式洗衣柜等各类智能零售服务终端。(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等市级相关部门)
2.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级智能协同“中枢”平台建设,实现各领域智慧应用互联互通、智能联动和集成展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进基层治理、医疗健康、工业经济等领域先行建设形成一批城市大脑“典型应用”,提升城市治理和惠民服务智慧化程度,实现“一脑通治”。加快建设智慧政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一网通办”“掌上可办”。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典型应用场景4个以上,政务服务民生事项实现“掌上办理”比率达90%以上。(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大数据局,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数字化建设。促进数字孪生理念在未来社区实体建设中落地应用,重点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依托数字平台实现建设过程全周期管理。探索建立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建筑、交通等场景应用数字化操作系统,建设应用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各模块线上线下功能,建立“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广电和社区大脑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社区信息服务。(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大数据局)
4.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以梅山港区为试点,开展无人驾驶、远程控制、在线监控、集群通信、自动化码头等“5G+智慧码头”研究应用。推进集装箱码头桥吊和龙门吊远控、集卡驾驶无人化等码头自动化项目。加快实施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宁波段)、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南接线等智慧化改造交通设施项目。争取建成全省首条全自动运行智慧轨道交通5号线。加快推进城乡公路智能化显示、智能化红绿灯等项目改造,提高城市路网资源的管理能力。(牵头领导:沈敏;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公安局交警局、市服务业局、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
5.加快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布局建设。推进公用和专用充电桩、综合供能服务站(含加氢站)等新能源终端设施建设,三年内新建公用和专用充电桩3100个,综合供能服务站(含加氢站)50个。探索“5G+智慧电力”融合模式,加快推动国网浙江电力开展5G与配用电物联网融合应用综合试点,争取构建贯穿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人、机、物全面互联的电力物联网网络体系。(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能源局;配合单位:市级相关部门)
6.加快建设数字乡村设施。依托5G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接入能力和速率。实施数字乡村项目建设,打造“数字乡村产业服务平台”“数字乡村治理服务平台”和“数字乡村民生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打造数字田园、数字牧场等一批数字乡村示范工程,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牵头领导:卞吉安;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
(三)创新基础设施提质行动
1.争取国家支持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新能源技术与材料综合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十四五”极端海洋环境工程保障材料科教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极端环境材料研发与使用服役性能综合研究“大科研”平台。(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2.高标准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契机,围绕信息技术、绿色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创新设计等领域,布局建设甬江实验室。聚焦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特种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海洋新材料、绿色石化等方向,建设新材料浙江实验室、东海实验室。(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3.加快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北大宁波海洋药物研究所、天大浙江研究所、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项目建设落地。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主动对接产业匹配性高、排名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的优势资源,布局引进高水平研究机构。(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4.完善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估中心、医用同位素药物生产和研发中心、宁波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工业互联网、石墨烯、磁性材料等领域,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5.布局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和基础研究需要,聚焦材料基因和先进制造、新药研发和蛋白质解构、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等领域,依托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所谋划组建宁波市超算中心,依托吉利研究院重点发展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技术。(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
(四)新基建带动产业赋能行动
1.提升新基建带动制造业技术能力。推进关键技术装备、成套装备、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创新。重点开发低功耗、高带宽、实时应用的智能传感技术和器件。发展智能终端摄像模组、光学薄膜、光学精密仪器设备。推进实现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领先发展、芯片制造业跨越发展、电子材料业特色发展、系统装备与工艺配套发展。到2022年,攻克20项制造业智能化关键技术难题,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2.加快推进先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规划建设华为创新中心、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鲲鹏课程开发等项目。高标准建设宁波阿里中心,建设阿里数字产业园。加快推进宁波软件园、宁波微电子创新、低轨卫星应用示范等产业园建设,提升宁波数字产业发展能级。(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区块链培育及创新应用。加快推进“区块链+”金融、制造、医疗、教育、贸易、政务服务,催生新的应用场景,以应用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成效凸显。到2022年,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金融科技(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培育引进集聚区块链企业100家以上,打造2~3家国内知名区块链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浙江大学,积极争创区块链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形成市级以上可复制推广的区块链试点场景应用30个。(牵头领导:陈炳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
4.提升工业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水平。引进建设阿里巴巴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运营总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依托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和利时智能科技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围绕工业操作系统(supOS)、和利时数字工厂操作系统(HolliCube)等基础性平台,加快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软件(APP)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国内领先的基于5G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牵头领导:陈仲朝;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
5.加快完善智能物流产业设施。加快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等“四港联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接入全覆盖,促进全市物流网络协同运作。深入推进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广“卫星+5G”技术在机场导航、物流仓储、快件分拨、冷链运输等环节的应用。推进阿里巴巴宁波数字贸易港转运中心、瑞峰智能物联等一批智慧物流中心布局建设。扩大“无接触配送”智能取物柜、E邮站等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的覆盖范围,重点加大对医院、学校、办公楼、社区等物流、人流集中区域的覆盖力度。(牵头领导:沈敏;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局)
三、保障举措
(一)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市领导为专项召集人的宁波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前期,加强项目协调,增强合力,共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对重大项目贷款进行贴息补助,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推动公共数据向社会主体深度有序开放,培育催生政企数据融合与应用。
(三)强化应用示范。加快特定领域产业和示范园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社会治理、数字商贸等行业,加快建设一批显著改善制造、服务方式或社会治理模式的示范应用工程。促进企业与运营商的合作,共同打造一批5G应用示范场景。
(四)强化要素保障。将新基建纳入我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预留重大新基建项目用地空间。确保能耗指标优先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倾斜。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新基建项目建设。
(五)强化机制创新。建立从产业化到产业链全过程扶持制度,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各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和优化新基建项目审批流程。率先制定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规则,增加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道路测试。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各种标准、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