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法规政策 >

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微信用户3123法规政策 2022-06-24 16:35:32 1041阅读

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赣工强省小组办字〔2022〕2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10日

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技术改造是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工业强省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大力实施以智能化升级、高端化制造、绿色化改造、服务型制造、安全化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不断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强化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为全省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培育新动能、提供强支撑。

(二)主要目标

至2025年底,全省滚动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2000个以上,其中,省级重点技改项目4000个以上。技术改造对企业壮大、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等为代表的优势新兴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以有色、石化、建材等为代表的重点传统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确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培育形成5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集团)、1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每年新增5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技术改造源头供给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航空复合材料、集成电路、医药创新药、稀有金属新材料等领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突出产业化应用导向,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省级新产品研发专项等,加速"临门一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运用,鼓励重大通用装备跨领域的首次推广使用。推动企业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打造以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企业技术中心等为重点的创新平台体系。至2025年底,推动4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实施50项左右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建成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0家左右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60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鼓励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品、制造、服务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需求精准响应、要素动态配置、业务高效协同、能力开放共享,打造一批“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支持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运营管理等云端化。鼓励企业实施以先进生产线为特征的迭代改造,应用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智能化生产设备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升级版“智能车间”“样板工厂”。至2025年底,全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左右,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智能车间1000个以上,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0家以上。

(三)大力推进产业链协同改造,加速产业链现代化高级化

实施制造业产业链提升行动,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质效,依托产业链链长制,开展产业链协同改造提升。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运用“四图五清单”,编制《江西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在强链、延链、补链、固链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组织开展全链条式整体改造提升。鼓励链主企业围绕产业链发展面临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以及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通用设备、先进基础工艺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协同配套,积极引导产业链中龙头骨干企业联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面化改造,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合作、互融共生、利益共享的一体化技术改造新模式,形成互促共进技改升级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率,加速迈进价值链中高端。至2025年底,全省打造形成20条左右优势明显、成长性高的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链,建设一批能级突出、引领性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规模和品牌优势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大力推进绿色化改造,加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聚焦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石化、纺织等重点传统产业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进行绿色化改造,推动使用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企业加快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实施高耗能高碳排放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绿色制造龙头企业,打造一批LED照明、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电力设备等优势产品,发展低碳减排、高效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制造产业。至2025年底,力争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达12%左右;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00家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50家以上。

(五)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一轮专项行动,引导工业企业以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为切入点,建立具备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功能的在线设计中心、定制平台及体验中心等,加快零件标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支持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建立规范标准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库存管理、精益供应链等服务,实现供应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广泛采用服务外包,推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聚焦生产制造领域,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至2025年底,力争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5家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0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六)大力推进安全化改造,加速提升工业本质安全水平

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支持对重点监管的高风险化学品、危险化工工艺和装备实施替代或低危化改造,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管理水平。聚焦民爆、石化、有色、钢铁、建材、医药、船舶等行业重点领域,加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品生产储运设备设施等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分等级、分领域选择一批重点企业,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技改试点示范项目,引领推动全省工业安全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财政扶持

鼓励各地政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改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发展专项(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投资引导作用,各级工信部门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促进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建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支持专项政策,灵活运用专项补助、贴息、融资租赁、股权质押、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提高使用效益。支持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工业技改项目申报相关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力争省内更多优质重大技改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扶持计划。

(二)强化要素供给

树牢市场意识,积极优化省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管理机制和实施方式。探索设立省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基金,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共同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技改投资。支持企业盘活存量用地,鼓励实施“零用地”“集约用地”技改。落实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健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购置符合条件的机器设备加速折旧等相关政策。

(三)强化调度推进

及时更新发布全省工业企业技改投资指导目录,进一步优化省级工业技改重点项目库,实现科学动态管理。加强调度督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调度通报全省各地及重点行业技改项目推进情况。进一步提高技改投资增速、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等指标在工业高质量考核中的权重。进一步健全工业技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及配套管理制度,推进技改项目完工投产评价。各地要围绕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具体落实举措,抓紧组织实施,形成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形式向企业宣传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定期遴选一批质量效益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标杆技改项目,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技改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